-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语基础知识总结(下)
导读:三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
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
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
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
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
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
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
(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
“渔人甚异之”:代桃花园的情景,相当于“这些情景”。
“愿陛下亲之信之”:代前面提到的众人,相当于“他们”。
(2)助词:
a、语气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实际意义,
不用翻译,直接省略。如“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
b、结构助词,“的”的意思。如“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如“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
(4)动词,译为“到”,如“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5)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如“怅恨久之”、“久
之,目似瞑”。
(6)提前(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表示处所、时间,相当
于“在”,如“其一犬坐于前”、“于是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
“到”等,如:
a、向:“告之于帝”。
b、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对:“万钟于我何加焉”。
d、到: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
以:
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
“凭借、用”,如:“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如:“屠惧,投以
骨”;“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如:“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如: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
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扶苏以数谏
故”。
(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如:“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
路也,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如:“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
焉:
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
也可不译,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如:“万钟于我
何加焉?”;“又何间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
译为“在这里”、“从这里”,如:“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夫
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
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如:“且焉置土石?”
为:
(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
等,如:“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天下
唱”;“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
“因为”等,如:“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为报倾城随
太守”。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如:“舌一吐而二虫尽
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wèi):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如:“问渠哪得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