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汇报人:XX2024-02-03接触性皮炎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局部治疗策略系统性治疗方案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contents目录01接触性皮炎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发病机制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原发性刺激主要由强酸、强碱、斑蟊和某些刺激性较强或浓度较大的化学物质引起。变态反应则是指少数人对某些物质过敏,接触后发生皮炎。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因地区、职业、暴露于致敏原的机会等因素而异。好发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从事化工、染发、皮革等工作的人群,以及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病。临床表现及分型亚急性接触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较急,在接触的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破后为糜烂面。当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时,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慢性接触性皮炎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如因反复接触致敏物或处理不当,可转化为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包括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等。02诊断方法与标准CHAPTER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接触物种类、接触时间、接触方式等,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伴随症状。体格检查观察皮损部位、形态、大小、颜色等,检查是否有水疱、糜烂、渗出等表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项目010203皮肤斑贴试验血清学检查皮肤镜检查将可疑致敏物质敷贴于患者皮肤上,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以判断致敏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如IgE等,辅助诊断接触性皮炎。利用皮肤镜观察皮损部位的微观结构,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需与湿疹、荨麻疹、药疹等其他皮肤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排除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03局部治疗策略CHAPTER清洁剂选用原则pH值适宜无致敏成分温和无刺激选择对皮肤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清洁剂。选用与皮肤pH值相近的清洁剂,避免破坏皮肤屏障。避免使用含有已知过敏原的清洁剂,以防加重皮肤炎症。外用药物选择及应用技巧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生素类药物抗过敏药物选用适当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药膏,以减轻炎症和瘙痒。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以免出现皮肤萎缩等副作用。适用于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接触性皮炎,可外用抗生素药膏以控制感染。对于过敏反应较重的患者,可外用抗过敏药物以缓解症状。湿敷、包扎等辅助措施湿敷采用具有消炎、止痒、收敛作用的溶液进行湿敷,有助于缓解皮肤炎症和不适感。包扎对于糜烂、渗液较多的皮损,可采用无菌纱布包扎,以保护创面并促进愈合。注意保持纱布清洁干燥,及时更换。04系统性治疗方案CHAPTER抗组胺药物使用指南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注意事项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较低的镇静作用,适合长期使用。避免与镇静剂、抗抑郁药等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用药剂量和时间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年龄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01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接触性皮炎患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02对于重度或泛发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可考虑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注意事项0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新型药物新型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通过抑制免疫反应中的关键分子,达到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目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难治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注意事项免疫抑制剂和新型生物制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05并发症预防与处理CHAPTER继发感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评估因素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皮炎严重程度等,以评估继发感染的风险。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皮损,定期更换,并遵循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等预防感染药物。溃疡、坏死组织处理建议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温和消毒剂清洗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促进愈合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生长因子、中药制剂等,并保持伤口湿润环境,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化。瘢痕形成风险降低策略早期干预使用抗瘢痕药物压力疗法在皮炎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缩短病程,减少瘢痕形成的机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瘢痕药物,如硅酮制剂、中药等,以减轻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对于增生性瘢痕,可采用压力疗法

文档评论(0)

134****69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