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地带 中国通俗音乐 青年友谊圆舞曲.pptVIP

动感地带 中国通俗音乐 青年友谊圆舞曲.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感地带中国通俗音乐

1什么是通俗音乐

2通俗音乐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出现的?

3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是谁?

4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1通俗音乐通俗音乐属于广大人名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旋律清晰易懂,易于学唱,传播范围深远,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即兴性,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对情感与人性的赞美。2.中国通俗音乐的产生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它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较为繁华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地的市民阶层中,通俗音乐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而广为流传。3.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由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是我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4.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1.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3.第三阶段:特殊时期销声匿迹4.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后第一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上海时代)欧美流行音乐随着殖民地的扩张传入上海,20世纪20年代初,唱片业在上海兴起,主营电影唱片的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上海霞飞路上,醉人的爵士乐夜夜从上海的“百乐门”两侧的咖啡馆和酒吧里传出来,当时上海的“百乐门”便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我国第一首通俗音乐《春天里》---电影《十字街头》插曲

电影业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繁荣的重要内容,看电影则是上海市民夜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上海电影业的发达而出现了电影插曲热,这些插曲成了最初流行歌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春天里》---电影《十字街头》插曲《春天里》新中国成立后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适合少数人的音乐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抗战的宣传,所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曾产生一些优秀的作品,其中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首歌曲。轻音乐轻音乐又名情调音乐,指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中的器乐作品,不包括摇滚乐、迪斯科等节奏强烈的音乐。轻音乐以通俗方式诠释乐曲,其来源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对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或者民间音乐进行改编而成。轻音乐一般以小型乐队加以演奏,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轻音乐可以营造温馨浪漫的情调,带有休闲性质。轻音乐起源于一战后的英国,在20世纪中后期达到鼎盛,在二十世纪末渐被新纪元音乐取代,但时至今日尚有一定影响力。《青年友谊圆舞曲》创作背景1955年,中国青年代表团准备参加由苏联发起、社会主义阵营广泛参与、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联欢节的主题是和平、友谊、团结。当时世界青年联欢节向全世界征集歌曲,团中央配合这个联欢节,当时也搞了征歌活动,《青年友谊圆舞曲》就是在这次征歌活动中创作出来的。当时,曲作者天戈和词作者江山同在北京群众艺术馆工作,都才二十几岁。天戈先写的曲子,江山用一个晚上就填好了词,俩人又一块修改定稿。《青年友谊圆舞曲》后经《歌曲》杂志发表,不到半年就很流行了,各地群众艺术馆纷纷转载,印活页歌谱,传唱开来。随后译成六种文字的《中国建设》刊物将其介绍到国外特殊时期销声匿迹1958--1976年之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当时这个大的时代环境下,不容许有过分甜蜜细腻风格的歌曲存在,甚至稍有一些爱情内容的歌曲在那个特殊时代都要被扣以“软歌”帽子加以批判。《九九艳阳天》例如电影《柳堡的故事》(1957年)讲述了江南农村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朴实的姑娘在送别心爱的人参军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爱情。但是,这首抒情的歌曲在当时被戴上“小资产阶级的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批评。因此在这个时期,通俗音乐基本销声匿迹了。

文档评论(0)

xqzxmj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从事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学20多年,热爱学生,采用驱动任务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获得市先进工作者。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