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教案.doc.docxVIP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教案.doc.docx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的。

(2)能识别集中现象,知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2.科学思维

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科学探究

(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使同学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

(2)通过演示试验,使同学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用演示试验激发同学探究世界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集中、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

2.难点:区分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理解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一瓶花露水,在同学中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让同学猜黑色塑料袋中装着什么?老师喷出空气清爽剂,请闻到味道的同学举手示意。

(二)新课教学

1.物质的构成

教学情境:拿出一张纸,不断把纸撕得细小,能分割到什么限度?

老师讲授,分子的度量单位为10-10m,让同学生疏到分子格外小。让同学观看“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图片(见教材第2页)。

学问归纳: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说明: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

2.集中现象

教学情境: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集中试验;让同学观看分析硫酸铜溶液在水中的集中现象(见教材第3页)。

举例生活中的集中现象: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以看到墙里面呈黑色;光滑铅片与金片紧压,5年后相互渗入约1mm深;等等。

学问归纳: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集中。

(2)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集中。

3.分子热运动

教学情境:演示分别在装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瓶子中滴入一滴墨水后,比较墨水集中快慢的状况的试验。试验现象:看到热水瓶中的墨水集中快。

学问归纳: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

(2)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猛烈。

说明:分子运动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而宏观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情境:演示分子引力试验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任凭将它们对接在一起,这时两铅圆柱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

在做试验时,用小刀将两铅圆柱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铅圆柱挤压在一起。试验结果:两铅圆柱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

演示分子斥力试验:将肯定量的水充入到注射器中并封闭开口,用力压缩注射器的活塞,观看水被压缩的状况。

试验现象:水的体积没有被压缩。

引导同学分析:破镜难圆现象。让同学观看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图片(见教材第5页)。

学问归纳:

(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说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第2节内能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内能的概念。

(2)知道转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知道热量的概念。

2.科学思维

归纳热传递和做功都能转变物体的内能。

3.科学探究

(1)通过探究试验,找到转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通过演示试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同学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同学主动学习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推断内能转变的方式、热传递的条件、内能大小的变化。

2.难点:理解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天,我们感觉手冷时,通常接受搓手的方式使手变暖,也可以对着手哈气。解释这样做的理由,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内能

教学情境: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

总结:分子做无规章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树上的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相互排斥而具有势能,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

总结:相互吸引、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学问归纳:

概念: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是焦耳(J)。

说明:(1)一切物体,不论温度凹凸,都具有内能。

(2)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削减,温度上升时内能增加。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分析问题:

(1)一块铁由15℃上升到55℃内能是否发生变化?

(2)0℃的冰是否具有内能?

(3)1kg的铁块和100g的铁钉,温度都是15℃,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

(4)0℃的冰加热熔化成0℃的水,它的内能一样大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