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与安全管

1

2020年4月19日

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

目 的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为所有员工提供一个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确保公司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避免意外事故,实现环境卫生安全的持续改进。

适 用 范 围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

职 责

办公室负责识别环境卫生与安全影响因素,并制定公司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环境卫生安全培训,检查各部门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的执行情 况 。

规划建设部负责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从机器的采购,安装阶段开始考 虑 如 何 降 低 意 外 事 故 。

生产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卫生,设备的安全操作。

设备、工程建设、劳动场所安全要求

4.1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

4.1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

维护,定期检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陈旧设备,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

造。

4.2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

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产生大

量蒸气、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有易

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潮湿场所和移动式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PAGE3

PAGE3

2020年4月19日

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

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

术要求。

4.3劳动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有毒有害的作业,必须有

防护措施,如在焊接旁边有吸烟管道;

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采取相应 的 有 效 防 护 措 施 。

对有重大危险的运行与活动,公司应进行重点控制,将其中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设备,操作和场所列为安全控制点,明确检查和控制的要求。

公司对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由专人负责监督执行;如在烘箱旁放置细沙、灭火器等。

为确保生产、人身安全,作业者在各项工作之前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防护用品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后,按顺序启动设备和作业,必须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非操作人员,不准乱碰现场设备,做到文明施工。

非专业电工严禁进行电器任何作业,专业电工作业需俩人以上同时在现场,专业电工、维护工在进行作业时应穿戴或使用防护用品,以免危险发生。

工作照明灯、照明线路必须挂在绝缘体上,不得直接安置在生产线上。

下班后要求切断所有电源,拨掉电烙铁,电炉插头,锁好门窗。如造成损失,一切后果由责任人自负。

在楼梯通道设有应急照明灯和消防栓,车间门口有移动式灭火器。车间通道,不准堆放杂物、车辆等。消防器材周围禁止堆放杂物,不许随意

动用消防器材,保持器材干净、清洁。各种生产线安全可靠,符合规定,做到整齐、合理、规范。

如需要动用明火,必须经过批准,并做好防火措施方可施工。

车间内新老职工要团结一致,如有争执,上报领导裁决;如打架斗殴者,均开除出厂。

吊运货物时,货物必须捆扎安放牢稳,吊车臂下,不许站人。货物在吊运中,要及时撤至安全地带。

教育培训

每年最少一次由办公室组织新老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火灾疏散,危险品泄漏,灭火器操作,报警等,由相应专业人员担任教员。

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操作。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 , 必 须 进 行 经 常 性 的 安 全 教 育 。

由生产车间对新职工、实习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对改变工种的工人,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6.事故的处理

6.1 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

6.1 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

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详细记录或拍照。

6.2立即向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报告或及时报警。

6.3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公司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

指示有关单位进行调查,轻伤或一般事故在 15天内,重伤以上事故或

大事故以上在30天内向有关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书》。

文档评论(0)

tianshidechib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