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探究.docx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探究.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探究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本文针对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比较单薄的现状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从立足校园实际生活、依托社会特色资源、利用家校联系渠道、构建多元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多渠道地补充、拓展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注重评价方式的跟进,让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倡导自主性、体验性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情感,真正落实劳动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热爱劳动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材内容蕴含着系列的劳动教育素材,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劳动教育一脉相承、相融相生。

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的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虽然劳动教育的内容占比增大了,但这门课程并不是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所以在内容的设置上存在着以散点分布为主,逻辑有待加强;以认知教育为主,实践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我们同时也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存着表面化、意识化、形式化的问题。教育形式较单一、狭窄,劳动教育活动实践局限于课堂内、校内,渠道不宽,教育内容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我们在清醒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的同时,更要关注这门课程中劳动教育落实的有效方式,要积极地、多渠道地补充、拓展劳动教育途径,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改进教学策略,让劳动教育更具实效。

一、链接校园实际生活,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一)借助学科融合

教育绝不是某一学科的单打独斗,需要各学科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方面开展教育。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进行劳动教育内容的教学时,要注重五育并举,重视跨学科的融合。如在教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一单元“试种一粒籽”时,在取得各科任老师的支持下,笔者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项目式的深度学习。布置学生回家种植一盆植物,明确三个方面的学习要求:①自己挑选种子,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要精心培育、定期浇水,观察种子的萌发和成长,做好观察记录表,由科学课老师进行如何观察、如何填写的指导。②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种子的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由语文学科的老师点评训练,并给学生推荐与植物成长主题相关的群文阅读。③将自己在培育种子的过程中看到种子的变化用画笔画下来,由美术科老师指导点评,布置欣赏作业。学生从中选择一项学习任务,在体验劳动中深入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带着不同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在他们畅谈劳动感受、体会生命的成长成熟是多么不易的基础上,笔者升华了主题,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这样笔者有机地把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和谐相融,也实现了多学科的互助融合。

(二)依托德育活动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内容的教学时,充分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这样能够连通课内外,避免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为学生构建一体化的良好德育环境。

(1)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装扮我们的教室”时,就结合学校少先队“创建最美班级”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卫生的打扫、种植角的摆放到各个展示栏的粘贴等,学生参与设计、管理、评比等。在动脑设计并动手装扮本班教室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变化,激发了劳动的愉悦感,进一步端正了劳动态度和提高了责任意识。

(2)根据每本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取得校少先队的支持,积极开展校园“劳动节”,组织开展“劳动小达人”“最美的劳动者”、家务周、劳动美篇、劳动节感恩等活动,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基础,并从中受到感恩教育和拼搏的劳动精神等,真正把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落到了实处。

(三)结合公益劳动

纵观整套“道德与法治”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螺旋上升分布着劳动教育的内容。学生参加的劳动有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小学低中年级段让学生参加家务劳动,高年级强调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使他们通过劳动,了解社会,感受服务社会的意义,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

如在教授五下第二单元“我参与我奉献”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跟着学校的“小雷锋社团”到学校附近的福利院,为福利院的孩子清洗被褥、整理打扫房间等。学生通过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外延,也培养了积极服务社会、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依托社会特色资源,拓展劳动教育实践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參与和支持,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校的特色社会资源。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