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的守护人.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柞蚕的守护人李广泽

赵廉原四川省丝绸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经济师·李广泽,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1953年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学校蚕学专业,分配到辽宁省蚕业试验站蚕保室(1956年更名为辽宁省蚕业研究所,1960年改为中国农科院柞蚕科学研究所),从事柞蚕脓病的研究。·1982年,担任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任正所长。·1993年,组建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任所长。任职期间,该所获省部级研究课题30多项。科研项目“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获农业部1981年度技术改进奖一等奖,并获国家198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研究解决了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并发表了有关防治方法、传染规律等的研究论文5篇。·1986年,成为辽宁省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员。·1989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辽宁省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同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2-1995年,兼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25年全省产茧量38500吨,产丝量约2800吨,创历史最高年产量我被分配去搞脓病研究,搞了一辈子脓病这个项目研究我生于1932年,祖籍是辽宁省北镇县,我们整个堡子都姓李,全是满族。祖辈是从山东一个叫荣城的地方来这里落户的,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家族。我父亲在黑山县八道壕火车站工作,我母亲就是一般家属。1936年,我们一家迁到北镇县沟帮子镇附近二里地一个叫河下头子的地方,在沟帮子读小学。1946年,我父亲从关内回到东北,在抚顺铁路系统工作,我家就撒到了抚顺,在抚顺第二初中念书。1947年形势混乱,当时我16岁,我父亲说:“你自己出去闯吧。”他让我自己入关。当时有一批学生人关,在北京有个“东北流亡学生同乡会”,我在同乡会登记,加入第46期,每期学生大概有六七十人。

1948年,我回到东北抚顺后,考入沈阳铁路中学,初中还没念完就提前毕业了。当时正是抗美援朝很紧张的时期,铁路缺人,我们这批学生都到铁路工作了。我们在铁路当列车员,干了一年以后,1951年考入辽宁省熊岳农业学校蚕学专业。柞蚕在辽宁省生产量很大,在出口换汇当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国家很重视养蚕产业,就增加了蚕业学科。当时,辽宁省农业大学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辽宁就这么一个学校有蚕业专业。这个学校原来在丹东,1950年搬迁到熊岳后,改名为辽宁省熊岳农业学校。我提前半年毕业,1953年分配到辽宁省蚕业试验站蚕保室工作。柞蚕“脓病”“软化病”是当时主要的蚕病,还没人研究,再就是寄生蝇、线虫。这些大的病虫害都归蚕保室管。我被分配去搞脓病研究,搞了一辈子脓病这个项目研究。

我被分配去搞脓病研究,搞了一辈子脓病这个项目研究这个脓病的研究工作应该说历史很长,那个时候研究条件很差,研究所里边的仪器只有显微镜,电力设备主要是恒温箱,另外还有一个图书馆。研究所的前身是丹东五龙背蚕业试验站,是日本人建的,隶属于熊岳农事试验站。日本人投降后,中方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图书资料,因此,那个图书馆有关日本家蚕的资料比较多。当时国内还没有蚕业刊物,资料的获取主要靠这个图书馆,而一些研究则是靠这些简陋的设备来搞的。1956年,这个试验站迁到了凤城县附近的四台子村(在山沟沟里面),改名为“辽宁省蚕业研究所”。研究所迁到这里以后,出现了很多问题,100多名职工带上家属,吃住的问题很多,当时盖了30多座住宅,都是小平房。这个房子,一个屋是厨房,另一个屋住人,条件很苦,就是说一家人只能住在一个炕上,整个屋子只有40平方米左右。买莱都没有办法,就只能到城里拉一点,当时全所只有一辆大马车,但离凤城县有20多里路。

我被分配去搞脓病研究,搞了一辈子脓病这个项目研究蚕科所有(主要的)蚕病虫害研究室,还有养蚕育种室、养蚕饲料室、资料室,以及养蚕技术室,就是研究怎么养蚕能丰产。1960年,蚕科所被改为中国农科院柞蚕科学研究所。这个所归中国农科院直接领导,从镇江蚕研所调来经验很丰富、很著名的专家王宗武来当所长。他带来一些人搞桑蚕,又增加了桑蚕研究室。东北有桑树,又成功引进了一些抗冻的品种,一些大叶品种也都成活了,当时家蚕在辽宁也有一定的产量,但是很难和南方相比。这个所走的是群众路线,告诉你要到农村去,总结群众经验。

我被分配去搞脓病研究,搞了一辈子脓病这个项目研究在试验室做试验,1989年,凤城柞蚕的发源应该在2000年前左右,当时山东农民在山上发现柞蚕茧,把它拿回来撕成棉子做棉絮。大概600多年前,山东开始人工饲养,把柞蚕茧收回来越冬,第二年春天出蛾、产卵,从卵里出来放到山上饲养,这就是人工饲养。后来山东有些移民闯关东,坐船或从辽西那面转过来,逐渐把柞蚕种传到了辽宁。传到辽宁有什么好处呢?这个柞蚕在山东有两种,即一化性和二化性,一化就是一年养一季。在全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