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核心素养提升(含解析).pdf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核心素养提升(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道路】之小船创作

一、把握“主题·主线”——41题考什么·怎么考

中国梦的基石——社会主义工业化

[热点解读——为什么考]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

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

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

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使中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工业化建设。毛泽东

总结各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坚定地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

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如何处理重工业、农业、轻工业三者的关系。在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无论对于当时

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还是今天走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都

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典例感悟——怎样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

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

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

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

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

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

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牺

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

式。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

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

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

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

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

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

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

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

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

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

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

背景。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发展工业化

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从重工业、经济体

制、农业、外援等方面与材料一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进行比较,

得出异同点。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

联工业化模式与材料二“《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

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1956年苏联经济、政治相关史实和材料二

中体现出的中国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总结即可。

答案:(1)相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①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

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

性。②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③苏联工业化具

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

了苏联的援助。

(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

肯定变为部分否定)。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

设的经验教训。

[主线梳理——归纳备考]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