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现代教育.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外国现代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兴起一次影响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成为现

代教育的开端。当时,第二次产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兴起、科学技术的

迅速发展、义务教育的推广普及、新兴学科的产生、欧洲新教育运动、美

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都预示着传统教育的日渐衰微和现代教育的日趋演

进。

本章共分四个大标题:

一、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二、现代各主要国家的教育

三、杜威的教育思想

四、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广泛开展的教育革新运动,在欧洲被称为

“新教育”运动,在美国被称为“进步教育”运动,一系列教育改革和教

育实验在欧美各国广泛开展,作为重要的教育理论流派的欧美实验教育学

诞生。

1914年新学校运动传入美国,之后欧美两个教育革新开始合作与交

流,并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教育革新运动。1957年进步教育运动结束,1966

年新教育运动终结。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

1.新教育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

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通过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进行新教育实

验,以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发展儿童自由个性与活动能力为特征。

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后扩展到德、法、比、

荷和奥等欧洲国家,形成了广泛的新学校运动。一战后,在教育实践不断

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二战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

1

落。

1889年,英国的雷迪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是欧洲新学校

的典范,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1898年,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推动了德国的

“乡村之家运动”,1899年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各国新学校

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

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

教育》。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

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42年,通过《儿童宪章》,强调教育机

会均等,以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

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2.新教育运动的特点与影响(P325)

3.新教育运动时期的主要理论

(1)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P373)

凯兴斯泰纳(1854-1932),是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他

提出的“公民教育”理论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和西欧各国产生了

很大影响,是当时重要的教育理论流派。他极力倡导和推动“劳作学校”

运动,主张国民学校及其之上的进修学校应当是劳作学校,因此赢得了“德

国职业学校之父”的称号。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校教

育要为国家培养有用的公民。这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

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

他认为,“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必须深刻了解国家的本质

和任务;具备杰出的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必须具备国家所要求的品质和

情操。

劳作学校理论则既是公民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

立的部分。凯兴斯泰纳认为,公民教育最理想的学校形式是劳作学校。国

家举办的国民学校及其以上的进修学校作为劳作学校的实施机构。劳作教

育首先是一个原则——即通过学校中的共同劳动活动,发展学生身心。同

2

时,劳作教育还应当体现为一门劳动课程,主张在学校中设立一门单独的

手工劳动课程,由受过专门技术训练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1919年《魏玛宪法》规定公民课和劳动课作为国民学校的必修课,凯

兴斯泰纳的教育被国家所采纳。

注重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的一大特点。1969年,联邦德国《联邦德国

职业教育法》颁布,确立了企业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协同进行职业教

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 m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