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pdf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语】本篇⽂章为同学们整理了三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知识点汇总,包括:清明、元⽇、九⽉九⽇忆⼭东兄弟

三篇,下⾯就⼀起来学习吧。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原⽂: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纷纷飘洒,路上羁旅⾏⼈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不答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四节⽓之⼀,在阳历四⽉五⽇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

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体分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连绵,

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如此节⽇,路上⾏⼈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门外。受此诗影响,后⼈多⽤“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天正是清明节,诗⼈杜牧在路上⾏⾛,遇上了下⾬。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候容易发⽣

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远在梁代,就有⼈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节,往往有“疾风甚⾬”。若是正赶在清明这

天下⾬,还有个专名叫作“泼⽕⾬”。诗⼈遇上的,正是这样⼀个⽇⼦。

诗⼈⽤“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雪。但是⽤来写⾬,却是正相

反,那种叫⼈感到“纷纷”的,绝不是⼤⾬,⽽是细⾬。这种细⾬,也正就是春⾬的特⾊。细⾬纷纷,是那种“天街⼩⾬润如

酥”样的⾬,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绝不是⼀个味道。这“⾬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的精

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然毫⽆疑问的是形容那春⾬的意境;可是它⼜不⽌是如此⽽已,它还有⼀层特殊的作⽤,那就是,它实际

上还在形容着那位⾬中⾏路者的⼼情。

且看下⾯⼀句:“路上⾏⼈欲断魂”。“⾏⼈”,是出门在外的⾏旅之⼈,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

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的事情。“断魂”,是极⼒形容那⼀种⼗分强烈、可是⼜并⾮明⽩表现在外⾯的很深隐的

感情,⽐⽅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断魂”这⼀词语来表达他的⼼境。

清明这个节⽇,在古⼈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

⽇,本该是家⼈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等⼈之外,有些头脑的,

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他们⼼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事。偏偏

⼜赶上细⾬纷纷,春衫尽湿,这给⾏⼈就⼜增添了⼀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在这当⼝⼉要写“断魂”两个

字;否则,下了⼀点⼩⾬,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可回到“纷纷”⼆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路之⼈,已经有不少⼼事,再加上⾝在⾬丝风⽚之中,纷纷洒

洒,冒⾬趱⾏,那⼼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可也形容情绪;甚⾄不妨说,形容春⾬,也就是为

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种绝艺,⼀种胜境。

前⼆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个解决的途径。⾏⼈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找个⼩酒店才好

呢?事情很明⽩:寻到⼀个⼩酒店,⼀来歇歇脚,避避⾬;⼆来⼩饮三杯,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被⾬淋湿的⾐服;最要

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头的愁绪。于是,向⼈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在第三句⾥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句

的主语,可它实在⼜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知,但是以“⾏动”为

答复,⽐答话还要鲜明有⼒。

“遥”,字⾯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切不可处处拘守字⾯意义,认为杏花村⼀定离这⾥还有⼗分遥远的路程。这⼀

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失去了含蓄⽆尽的兴味:妙就妙在

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定是真村名,也不⼀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

喻,那⾥是有⼀家⼩⼩的酒店在等候接待⾬中⾏路的客⼈的。

诗⾥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再不多费⼀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