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衣纹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pdf

《泥塑衣纹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河北画报

《泥塑衣纹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王凯利阿斯卡·卡维力

(新疆艺术学院)

摘要:泥塑衣纹研究课程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课程三个脱节“痛点”,以立德树人作为建设目标,以理论知识学

习,实践技能掌握和创作能力培养作为知识目标,以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艺术观、人文主义精神艺术观、家国天下担当精神作为教学改

革目标,以传统雕塑艺术浸润、红色主题雕塑的精神熏陶和主旋律创作训练作为改革路径。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线

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并用的模式,在教学设计中把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结合起来,在授课内容中把艺术规律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在实践操作中把技能学习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引入传统文化的线上资源,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和以创作为驱动的学生

知识获取方式来进行课堂授课,授课过程突出案例式的教学和情景式创设,着力设置多种多样多形式课程评价方式。经过数年的教学

实践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初步形成聚焦课程实践应用性和强调跨专业融合的课程设置模式。

关键词:学生主体;传统文化;创作驱动

艺术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服要抓手。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以学生

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美育育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人才成长

人”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艺术本身所蕴含的育人的规律,根据学生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完善培养机制,

元素继而带动学生“德育”发展方面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知识注重系统培养、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把促进学生学用相

传授和教育育人是相辅相成的,教育者不应该仅仅负责知识的长和创新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把理论知识学习以潜

讲解,还应当对学生的人生观,艺术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塑移默化的形式融入到专业技能教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探索

造。在教学中如何打破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对分离的现方向。

状,将课程知识学习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相统一,构筑教育育

二、《泥塑衣纹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人的大格局,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泥塑衣纹在中国雕塑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雕塑的

一、课程建设改革的重要性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在旧石器时代,人类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进行课程改革面临的审美意识开始萌芽的时候,就出现了用泥对人物的衣纹进行塑

首要问题。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造的雕塑作品。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在诞生之初最

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强调教师要主要的作用就在于纪念,原始人通常把雕塑作为图腾来崇拜,

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这使得雕塑本身就具有教化的功能。雕塑同时又受到社会意识

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形态的直接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声光雕塑、动

展结合起来。应用性和创新性训练作为把教书育人规律以及态雕塑和软雕塑等新形式,雕塑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作用,

学生成长规律相综合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教育育人的重但纪念意义还是雕塑的首要功能。一方面,上下五千年的中华

作者简介:王凯利(1989-),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雕塑。

236

艺术教育

文明创造了很多传世至今的经典雕塑形象,比如敦煌莫高窟的(一)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彩塑,云冈石窟的雕像等等,这些雕塑在客观上发挥了引导中

文档评论(0)

人間有味是清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