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全国公开课一等奖.docxVIP

等高线地形图-全国公开课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等高线地形图(二)

——地形类型判读

前锋学校

李文平

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高考要求的理解与把握:

1、高考要求:1、等高线的判读2、.等高线的应用;

2、对高考要求的理解与把握:

等高线是地理学习最基础的主干知识。高考以等高线为点抛砖引玉,出题角度巧妙且有新意,注重内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近些年来北京卷对等高线的直接考查虽然较少,但其他等值线(等压线-2013年北京6、7,2010年北京7)考查、通过景观图(2010年北京1)、分层设色地形图(2013北京2)、以遥感图为基础的区域地形图(2012北京36,2009年北京36)变形考查较多,实际上是以等高线为基础将图形简单化、直观化,考查难度明显降低,但作为最基础的主干知识和地理学认识区域最重要的工具,这部分内容仍然必不可少。为此,在高三专题复习中,力图建立直观,降低难度,把握特征,重在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容。而初中这部分知识较少,较肤浅,很难满足高考的需要,所以必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适当的整合;本节课力图通过等高线的核心知识:判读(山体部位、五种地形类型)及应用,突破地理的核心能力: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同时这部分知识掌握好后,有助于学习其它等值线,起到一个承上起下、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

学生情况: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等高线的简单知识:如等高线的概念、基本特征、与地形的关系等;2、高一学生没有进行等高线的专题学习,而是陆续接触到简单的习题,对等高线有了初步认识,但不系统,不准确;3、本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复习完了等高线的概念、基本特征。

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学生知道等高线的部分特征,会进行简单的等高线判读,但这些看似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往往是出于“死记硬背式”的结果,并未对等高线的本质(地表高低起伏状况)进行准确把握。

前测试题情况:两道题全对为29%,两小题全错高达47%,错一个小题为24%。具体问题集中在:1、不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明确指出山脊、山谷、鞍部的位置,进而不能确定河流的位置。

2、不能将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表起伏景象间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

1、通过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学生初步感知从平面等高线地形图到立体地形模型的转换。能够在立体模型中指出五种常见地形类型、指出山体各地形部位的名称及河流的位置。

2、通过等高线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对照,学生归纳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特征,山体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尝试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和文字之间的相互转换。

3、通过习题和图片,尝试等高线地形图与景观图、遥感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区域地形图等各种常见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图文转换。

4、学生借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将其转换到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立体模型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五种常见地形类型和山体各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及等高线应用。

2、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和立体景象间的相互转换,以及图文转换。

教学方法和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归纳法。

教学手段:地理模型、自制PPT

实验工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模型、双面胶、彩笔。

板书设计:

点线面

线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三个特征五种常见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特征(数值、形态、疏密)应用

山体各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特征(数值、形态、疏密)

一个重要的判读方法:将等高线地形图尽可能还原成实际地表起伏的景观。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置

意图

创设

情境

【高考要求】:

1、等高线判读;2、等高线应用;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二)

【前测试题】:上节课我们对本节课内容做了前测,力图找到大家的薄弱点。出示得分率。

【学生问题】:1、不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明确指出山脊、山谷、鞍部的位置,进而不能确定河流的位置。

2、不能将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表起伏景象间进行相互转换。

聆听,回忆

思考,回答

明确本节课高考要求。

前测试题可以预先诊断学生此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便于本节课有针对性的复习。

活动一: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识别地形类型

【过渡】也就是我们还是不能将图与实际景观建立联系,今天我们就通过活动一以体验的方式来找到我们学习的漏洞。

【活动一】对照“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小组合作动手将其转换为“某地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将每一层等高线模板由低到高逐层码好(注意有数字的一面朝上),并用双面胶固定。

【思考与小组展示】:

1、我们手中的地形模型能表示实际的地形景观吗

2、指出地形模型中有哪些地形类型哪些山体的局部地形部位哪些地区可能发育成河流(用彩笔在模型中画出

文档评论(0)

haolaosh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