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货币概述.pdfVIP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货币概述.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货币概述

本章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答: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用以下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方法,说明货币本身

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

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它们分别是①简单的

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

形式。这四种价值形式的发展,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

的问题,使货币从商品中脱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考察商品

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马克

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进行分析,认为在原始共同体中,劳动产品归整个共同

体所有,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不同生

产者分别生产不同产品,产生了产品品种单一性和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从而

出现了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要求。但私有制的存在使劳动产品的交换变成了商品

交换关系。

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从中可以得出:

①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

来的。②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发展的产物。③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是一

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总之,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

于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地产生。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答:(1)货币“质”的规定性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什么是货币”的问题,并

对货币的本质作出理论说明。

(2)货币“质”的规定性在于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作为商品交

换媒介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

货币形态出现过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等四种不同类型。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答:(1)实物货币。即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

货币。它们具有以下条件和特征:①普遍接受性;②价值稳定;③价值均质可分

性;④轻便和易携带性。据此条件和特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

型。

(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

证,故亦称用纸币。代用货币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

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点:

①印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币为低;②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

割;③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信用

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

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答:马克思对货币量有“窄”的定义和“宽”的定义之分。

(1)“窄”的定义是指以金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

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2)“宽”的定义是指包括银行券,汇票、支票甚至商业票据等信用货币

在内的实现货币职能的各种货币形式。马克思之所以要将货币量的范围作宽窄不

同的划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

把任何时候都不受限制的、可以稳定地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金铸币视

为流通的基础,而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时,马克思就不能不从“窄”的货币范围

走向宽的货币范围。

5.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答: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货币量范围就是指现金,习惯上统称

为人民币。

(1)传统观念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出于“理论考证”,依据马克思所说的通货的量是指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

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②来自“国外引进”,承袭前苏联20世纪上半叶的观点,不

文档评论(0)

yang军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