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我们的远古祖先》教学案例
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学习者的主观感受。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了解和重视学生的体验。体验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历史学习内容具有过去性,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材料间接感知历史,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其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北京实验中学的王宏伟老师在《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教学中做了尝试。
一、总体设计
本课总体设计为学生对远古祖先的“拜访”。拜访就是要“亲眼”看一看远古祖先的活动(实际上是反映远古祖先活动的历史材料)。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拜访”的形式和内容。形式新颖、内容生动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本节课是这样设计的:
洞穴中的祖先──────—→定居的祖先──────—→传说中的祖先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黄帝像
北京人用过的石器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尧、舜、禹的传说
动物骨化石上的黑迹半坡人出土的骨制鱼叉和鱼钩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项链”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炊具
二、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以教师给学生做“导游”,引导学生“拜访”的形式展开,有时是教师展示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和探究,有时是学生自己上计算机操作,详细观察材料,三五个同学一起讨论,然后向大家提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观察──体验与探究──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过程轻松、活泼。请看其中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大屏幕定格“洞穴中的祖先”)
……
师:在我们的祖先生活的洞穴中,还发现了一块黑乎乎的动物骨化石。大家仔细看看计算机上的图片,放大一些观察。推测一下,这动物骨化石为什么是黑的呢?
生:是不是时间太久就变黑了?
师:大家看过恐龙化石吗?那时间更久啊,是黑成这个样子吗?
生:我看像是烟熏火燎过的骨头。师:有道理!我们试一下,用火烧一块骨头。(计算机演示)
师:大家再想想,生活在几十万年前的祖先,怎么得到火呢?(学生纷纷猜测,略。)
师:再想像一下,我们的祖先用火都做些什么,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学生纷纷抢答:野兽见了火就吓跑了;火能取暖、照亮山洞;烧过的野兽肉好吃、好消化,人就少生病;保管不好,火也会伤着人……)
师: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接受了大自然的赐与,使用火改善了他们的生存条件,加快了他们的进化过程。又过了几十万年,大约万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这在人类进化史上可是了不起的进步啊!
片断二
(大屏幕定格“定居的祖先”)
师:大约五千至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由野外生存进化到定居生活,他们住上了房屋。大家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用大屏幕展示),这都是根据遣迹复原的房屋。大家听清楚:一个是长江流域今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一个是黄河流域今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谁能区别出来?
生:用木头支架起来的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陷入地下一截的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师指图插话:这叫干栏式,这叫半地穴式。)
师:说得对!能不能说说理由,凭什么做出这样的结论呢?体会一下,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为什么要把房屋造成这样?
生:假如我是河姆渡人,我想房子架起来能防潮,上面能通风,因为那地方潮湿。
生:长江如果发水,水可以从下面流走。
生:房子下面可以养鸡鸭猪什么的,我去过南方,看见现在还有这样的两层房屋。
师:看来大家想得挺周到的,很有道理。那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为什么建成半地穴式的呢?他们不怕潮啊?
生:西安那个地方不是黄土高坡吗?干燥少雨,至少那个时代是不怎么下雨吧?不然半坡人也不敢这么造房子呀!
师:那也犯不上非建成半地穴式呀,上来下去不方便,也怪黑暗的。再想想,你要是生活在那个时候,谁能说服你这样造房子?
生:我知道了,那地方冬天冷,半地穴式冬暖夏凉!
师:是吗?谁有这样的体验?想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学生抢答:楼房的地下室,还有地铁,还有……)
师:看来同学们比我们的祖先更聪明了!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从刚才咱们大家对南北两类远古建筑分析,大家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怔了一下,开始交头接耳议论)
师:我给大家一个提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概括起来就是:人要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片断三
(大屏幕展示: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师:这是河姆渡出土的骨制器物,是用动物的肩胛骨加工而成的,长约厘米。大家观察思考一下,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像盛饭用的铲子。
师:(将图放大至原物大小)谁家盛饭用这么大的铲子?(学生笑)再说,这还有两个凿空的孔,盛东西会漏吧?(学生笑)
生: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猫(共10篇)完整版.docx
- 我最牵挂的人作文700字.docx
- 与众不同的欢乐圣地作文1000字.docx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1-方程的意义|冀教版.ppt
- 我在幸福中成长作文共九篇.doc
- 与朋友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共九篇.doc
- 找工作(共10篇)完整版.docx
- 一路风景-一路照片作文1000字.docx
- 信仰随感作文600字.docx
- 与我相伴的一首歌作文600字.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