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第4章第2节光电效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VIP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第4章第2节光电效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PAGE/NUMPAGES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4.2光电效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光电效应(第二课时)

单元

4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习

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理论。

科学思维:通过计算推导出光电效应理论。

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重点

光电效应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光电效应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①光越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该越大,所以遏止电压UC应与光的强弱有关。

②不管光的频率如何,只要光足够强,电子都可获得足够能量从而逸出表面,不应存在截止频率。

③如果光很弱,按经典电磁理论估算,电子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获得逸出表面所需的能量,这个时间远远大于10-9S。

以上三个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矛盾的,所以无法用经典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光电效应。

那么以上实验结论应该如何解释?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光电效应规律。

和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衔接。并引出新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爱因斯坦从普朗克的能量子说中得到了启发,他提出:

1.光子:

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这些能量子后来被称为光子。

2.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hν后,一部分能量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Ek,即: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W0——金属的逸出功

3.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爱因斯坦方程表明,光电子的初动能Ek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与光强无关。只有当hνW0时,才有光电子逸出,就是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

②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光电流自然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③光强较大时,包含的光子数较多,照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多,因而饱和电流大。

思考与讨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给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与入射光的频率v的关系。但是,很难直接测量光电子的动能,容易测量的是截止电压U。那么,怎样得到截止电压U。与光的频率v和逸出功W0的关系呢?

利用光电子的初动能E=eUC。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v-W0,可以消去E,从而得到Uc与v、W0的关系,即

对于确定的金属,其逸出功W0是确定的,电子电荷e和普朗克常量h都是常量。上式中的截止电压Uc与光的频率v之间是线性关系,Uc-v图像是一条斜率为h/e的直线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当时并未被物理学家们广泛承认,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光的波动理论。

4.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h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

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1.光的散射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191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人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seffect)。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人射的电磁波引起物质内部带电微粒的受迫振动,振动着的带电微粒进而再次产生电磁波,并向四周辐射,这就是散射波。散射的X射线频率应该等于带电粒子受迫振动的频率,也就是人射X射线的频率。相应地,X射线的波长也不会在散射中发生变化。

因此,康普顿效应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

康普顿用光子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这种效应。他的基本思想是: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光子的动量p与光的波长h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

众所周知,在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建立之后,人们认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从而光的波动说被普遍接受,人们不再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康普顿效应理论表明,光在某些方面确实会表现得像是由一些粒子(即一个个有确定能量和动量的“光子”)组成的。

动量能量是描述粒子的,频率和波长则是用来描述波的。

也就是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