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中医外科学医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触性皮炎

潘某,女,36岁。

初诊:2016年4月7日。

主诉:颜面部皮疹伴瘙痒反复2年余,加剧1周。

现病史:患者近2年多来颜面部出现皮疹,伴瘙痒,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多较前次症状加剧,皮疹增多,瘙痒加剧。追问病史有多次间断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史,症状稍好转后又外涂各类护肤、增白的化妆品。近1周面部再次出现皮疹,瘙痒难耐,日晒后加剧,伴有局部皮肤紧绷、疼痛,遂来就诊。

既往史:否认有其他疾病史。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

刻下:患者面部出现皮疹,瘙痒难耐,日晒后加剧,伴有局部皮肤紧绷、疼痛,大便干结,小便正常,睡眠可,胃纳一般。

查体:患者面部丘疹,以双颊为多,色红,皮肤温度较热,少许皮屑,皮肤稍肿胀。

舌脉: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中医诊断:油彩皮炎,风热在表证。

西医诊断:接触性皮炎。

治法:祛风解表,清热凉血。

内治

方药:消风散加减。

羌活6g防风6g荆芥6g桑叶15g浮萍10g厚朴6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6g苦参1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川号5g当归6g炒白芍10g牡丹皮10g炙甘草3g

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二诊:2016年4月21Ho

患者自诉皮肤烘热减轻,皮疹仍有,伴瘙痒,肿胀减退。

查体:面部丘疹,以双颊为多,色红,皮肤温度较前热度降低。

舌脉: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中医诊断:油彩皮炎,风热在表证。

西医诊断:接触性皮炎。

治法:祛风解表,清热凉血。

方药:消风散加减。

羌活6g防风6g荆芥6g川茸5g白茨藜10g浮萍10g厚朴6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6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当归6g炒白芍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炙甘草3g

14剂,每日1齐!J,水煎分服。

三诊:2016年5月5日。

患者自诉皮肤烘热消失,偶有新发皮疹,瘙痒不明显,肿胀减退。近两日出现口腔溃疡,伴疼痛。

查体:面部丘疹少许,色红,皮肤温度正常。

舌脉: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中医诊断:油彩皮炎,风热在表证。

西医诊断:接触性皮炎。

治法:祛风解表,清热凉血。

方药:消风散加减。

羌活6g荆芥6g桑叶10g浮萍10g薄荷5g(后下)川号5g厚朴6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茯苓10g陈皮6g当归6g炒白芍10g赤芍10g牡丹皮10g芦根15g炙甘草6g

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按语:油彩皮炎是由于接触油彩或者化妆品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接触油彩、喜用化妆品者,以女性多见。本病与中医学的“粉花疮”相类似。其病因病机为油彩之毒蕴积肌肤所致,或因禀性不耐,风热侵袭而成。

本案患者平素喜用化妆品,前几次发病都自行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致使皮肤自我修复功能减弱,又遇风热侵袭,蕴积皮肤而发病。其辨证为“风热在表”,予“消风散加减”内服,疗效显著。消风散出自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疥疮》,其云:“消风散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疥疮,疹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并效」在病机方面,其论述为:“脾主消纳,胃主传化,人之饮食未有不以厚味者,厚味之中,湿热并化,致生此疮。”本案治疗在消风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以达疏风清热、凉血祛湿之功。方中当归、牡丹皮、炒白芍、赤芍清热凉血,散热化斑;防风、羌活、荆芥、浮萍、桑叶、白藻藜、薄荷祛风止痒;厚朴、苦参、白鲜皮利湿止痒;茯苓、陈皮、炒白术健脾利湿;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养中。诸药合用,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凉血而又护阴,共奏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功。

皮肤病虽有外在皮疹,应重视局部辨证,但其内治之法与内科疾病相同。临床将该方运用于多种不同的皮肤病,均取得良好疗效,确为主治风湿热证的皮肤科良方。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