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联考(山西)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天一大联考(山西)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一大联考(山西)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根据当时文献,北宋山水以李成、关仝、范宽三家为主要代表。三家各有特征,今人曾概括

说,“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和范宽的雄杰,代表了宋初山水画的三种风格”。

据说关、范、李三家都学五代画家荆浩。传说是荆浩继六朝谢赫关于人物画的“六法”之后,

提出山水画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其核心是强调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表

达出自然对象的生命,提出了外在的形似并不等于真实,真实就要表达出内在的气质韵味,

这样,“气韵生动”这一产生于六朝、本是人物画的审美标准,便推广和转移到山水画领域

来了。它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含义,终于成为整个中国画的美学特色: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

在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风神,这种风神又要求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

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

所以,一方面是强调“气韵”,以之作为首要的美学准则;另一方面又要求对自然景象作大

量详尽的观察和对画面构图作细致严谨的安排。非常重视自然景色随着季节、气候、时间、

地区、位置、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画家精细准确地去观察、把握和描绘。但是,虽求

精细准确,又仍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日有朝暮,并不计时辰迟早;天有阴晴,却不问光暗

程度;地有江南北国山地水乡,但仍不是一山一水的写实。无论是季候、时日、地区、对象,

既要求真实又要求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构成中国山水画一大特征。可见,这是一种移入情感

“见其大意”式的形象想象的真实,而不是直观性的形体感觉的真实。所以,它并不造成如

西画那种感知幻觉中的真实感,而有更多的想象自由,毋宁是一种想象中的幻觉感。正是在

这种审美趣味的要求下,中国山水画并不采取透视法,不固定在一个视角,远看近看均可,

它不重视诸如光线明暗、阴影色彩的复杂多变之类,而重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

的情绪感染效果。

这一特色完整地表现在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的北宋(特别是前期)山水画中,构成了宋元山

水的第一种基本形象和艺术意境。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复;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

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渔

浦,洲渚掩映”。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的对自然的描绘,使北宋山水

画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

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

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的。在这好像

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的确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神和人生的理想,又正因为它并不呈现更

为确定、具体的“诗情画意”或观念意绪,这就使观赏者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

因素由于未引向固定方向,而更为自由和宽泛。随着全景性整体性的画面可提供的众多的范

围和对象,人们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去重新发现、抒发的余地也就更大一些。它具有更为丰富

的多义性,给予人们流连观赏的时间和愉快也更持久。

这是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

型和艺术意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

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

象,终于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北宋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

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

对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的上述牧歌式的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

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还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都如此。

他们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

性的无我之境。

在前述北宋三大家中,当时似以李成最享盛名,但李成真迹早已失传。所传荆浩、关仝的作

品均尚欠成熟。因此,实际能作为北宋画这第一种意境主要代表的,应是董源(他在后代也

比李成更为著名)和范宽两大家。一写江南平远真景,“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

为奇峭之笔”(沈括《梦溪笔谈》),以浓厚的抒情性的优美胜(董源)。一写关陕峻岭,以具

有某种戏剧性的壮美胜(范宽)。它们是显然不同的两种美的风格,这种不同并不是南北两宗

之分,也非青绿水墨之异,而是由于客观地整体性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