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课堂作业教学反思.docx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课堂作业教学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堂检测+教学反思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3.进行专题探究,理清故事情节,探究作品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儒林外史》相关知识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

教师:

同学们,对《儒林外史》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出示课件1)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预设:(出示课件3)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预设:(出示课件4)

3.背景资料

预设:(出示课件5)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

4.讽刺文学常识

预设:(出示课件6)

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的。而对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教师指导:讽刺文学赏析方法(出示课件7)

阅读这些作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体会批判精神。(出示课件7)

讽刺作品中,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如书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求取功名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功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其迂腐可见一斑。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众人不加阻拦反而大加赞扬,这些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2.欣赏讽刺笔法。(出示课件8)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如写范进中举后惊喜过度而发疯这一情节时,作者运用的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对当时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的社会现实加以夸张和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

(2)抓住平常生活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出示课件9)

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一领会。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是让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灵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笑的思想举动做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

(3)广泛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出示课件10)

在刻画人物时,作者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儒林外史》中,作者将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现世宝”“穷鬼”“尖嘴猴腮”,中举后一口一个“贤婿

文档评论(0)

未名数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级教师,高级工程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