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专业实验补充silvaco器件仿真.docx

半导体专业实验补充silvaco器件仿真.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2 PN结二极管特性仿真

1、实验内容

PN结穿通二极管正向I-V特性、反向击穿特性、反向恢复特性等仿真。

结构和参数:PN结穿通二极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两端高掺杂,n-为耐压层,低掺杂,具体参数:器件宽度4μm,器件长度20μm,耐压层厚度16μm,p+区厚度2μm,n+区厚度2μm。

掺杂浓度:p+区浓度为1×1019cm-3,n+区浓度为1×1019cm-3,耐压层参考浓度为5×1015cm-3。

0

0

W

p+

n-

n+

图1 普通耐压层功率二极管结构

2、实验要求

掌握器件工艺仿真和电气性能仿真程序的设计

掌握普通耐压层击穿电压与耐压层厚度、浓度的关系。3、实验过程

#启动Athenagoathena

#器件结构网格划分;linexloc=spac=linexloc=spac=lineyloc=spac=lineyloc=spac=lineyloc=10spac=lineyloc=18spac=lineyloc=20spac=

#初始化Si衬底;

initsilicon=5e15orientation=100#沉积铝;

depositalumthick=div=10#电极设置

electrode name=anodex=1electrodename=cathodebackside#输出结构图

structureoutf=tonyplot

#启动Atlasgoatlas

#结构描述

doping conc=1e20===0 =uniformdoping conc=1e20===18 =uniform#选择模型和参数

modelscvt srhprint

methodcarriers=2impactselb

#选择求解数值方法methodnewton

#求解solveinitlogoutf=

solvevanode=

solvevanode=vstep=vfinal=5name=anode#画出IV特性曲线

tonyplot#退出quit

图2为普通耐压层功率二极管的仿真结构。正向I-V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导通电压接近。

图2普通耐压层功率二极管的仿真结构

图3普通耐压层功率二极管的正向I-V特性曲线

运用雪崩击穿的碰撞电离模型,加反向偏压,刚开始步长小一点,然后逐渐加大步长。solvevanode=vstep=vfinal=-5name=anode

solvevanode=vstep=vfinal=-20name=anode

solvevanode=-22vstep=-2 vfinal=-40name=anodesolvevanode=-45vstep=-5 vfinal=-240 name=anode

图4普通耐压层功率二极管的反向I-V特性曲线求解二极管反向IV特性,图4为该二极管的反向I-V特性曲线。击穿时的纵向电场分布如图5所示,最大电场在结界面处,约为×105V?cm-1,在耐压层中线性减小到80000

图4

普通耐压

层功率二

极管的反

向I-V特

性曲线

图5 普通耐压层功率二极管击穿时的电场分布

导通的二极管突加反向电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反向阻断能力。电路图如图6所示。设t=0前电路已处于稳态,I=I。t=0时,开关K闭合,二极管从导通向截止

d f0

过渡。在一段时间内,电流I以d/d=-Ur/L的速率下降。在一段时间内电流I会变

d i0 t d

成负值再逐渐恢复到零。仿真时先对器件施加一个1V的正向偏压,然后迅速改变电压给它施加一个反向电压增大到2V。

solvevanode=1logoutf=

solvevcathode= ramptime= tstop= tstep=

反向恢复特性仿真时,也可以采用如图7的基本电路,其基本原理为:在初始时刻,电阻R的值很小,电阻R的值很大,例如可设R为1×10-3?,R为1×106?;电感L可设为3nH;

1 2 1 2 1

电压源及电流源也分别给定一个初始定值v,i;那么由于R远大于R,则根据KCL可知,电

1 1 2 1

流i主要经过R支路,即i的绝大部分电流稳定的流过二极管,二极管正向导通,而R支路几

1 1 1 2

乎断路,没有电路流过。然后,在短暂的时间内,使电阻R的阻值骤降。此时,电阻器R作

2 2

为一个阻源,其阻值在极短的时间间隔内以指数形式从1×106?下降到1×10-3?。这一过

程本质上是使与其并联的连在二极管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