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创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园林植物组织培养”为例.pdf

以大创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园林植物组织培养”为例.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大创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以“园林植物组织培养”为例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其特

点是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占用空间小、可以保持植物品种不退化等,被广

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1],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

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优良品种,还可以实现植物脱毒、生产次生代

谢物等。组织培养技术在园林植物种苗繁育中应用广泛,如蝴蝶兰、大花蕙兰、

香石竹、郁金香、菊花等[2]。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农林院校园林、农学等

学科专业中普遍开设,它作为园林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是基于园林植物组织

培养生产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组织培养操作技能应用的一门课程。在该课程中,

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和分析设计实验

的能力。该课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贴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

课程主要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角度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但通常是教师讲授、学

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

新教学方法。

我国现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也

不断提高。创新创业项目关系着国计民生,尤其是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经济飞速增长

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建设了大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简称

大创项目)实践基地,对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进了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

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了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交往能

力、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

水平人才[4]。通过大创项目的实施,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创新

型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因此,依托大创项目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

定坚实的基础。

一、“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现状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

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共32学时。该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总学

分为2学分,每周2学时,共16周。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课程属性为创业

教育类,先修课程为植物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后续支撑课程

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该课程理论部分包括绪论、组

织培养室的结构与培养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快速繁殖理论、茎尖培养和去除病

毒、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花粉花药培养和基因工程等。实践部分主要包括

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外植体灭菌与无菌操作、愈伤组织诱导、愈

伤组织继代培养与分化成苗、移栽驯化。实践部分每6人为一组进行,每次实验

均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期末成绩采取百分制,由平时成绩(出勤率和实验报告)

4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60%构成。

二、“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理论方面,“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前半部分较易理解和学习,如组织培

养室的结构与培养条件、无菌操作技术等均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后半

部分中的花粉花药培养与基因工程等教学内容较难理解,实践性较弱,这种深奥

难懂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在实践方

面存在的问题较多:(1)学时分配不合理。虽然安排16学时的实验,每周2

学时,由于采取理论3周后,理论和实验二者单双周交替进行,初代培养、继代

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等都需要4~6周的培养时间,在实验课程设置时只能选取

部分环节进行。(2)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课程采取的

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由教师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好实验方法,然后学生按照

教师的实验设计配制培养基进行实验。这种授课方式使得学生无法了解实验的目

的、原理与步骤,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3)教学场地有限。由于场地

有限,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即使分组进行,仍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

整个操作流程。(4)考核方式有待优化。考核方式采用实验报告的方式,在评

阅过程中发现实验报告存在重复率高、写作质量不高等问题。课程期末以闭卷考

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这种实践性很强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