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

例谈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谈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才能发展其科学核心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00G623.6000A001009-010X(2018)04-0038-03

小学科学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下面就以教科版四年级教材“溶解的快慢”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从教学目标看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

(一)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试验的过程。

(三)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分析:这三个目标包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直接指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一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明确的科学概念;第二个目标的确定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维;第三个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从教学重难点看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变量控制的讨论。

教学难点:实验时变量的控制。

分析:能否实现三个教学目标,变量的控制是关键因素。因此教学重、难点都设置为变量的控制,只是方式不同,一个是讨论,一个是实验。讨论是为集思广益,逐步理清做实验的思路、方法,使实验的方法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糙到精细。而实验是为了实践和验证设想,两者最本质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从教学过程看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导入科学家的故事

师: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你最佩服他(她)什么品质?为什么?

分析:引导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是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作为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勇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严谨、实事求是、强烈的责任感等优秀的品质。对科学家的品质的引导,是为学生下一步的实验探究做兴趣、态度上的铺垫。

师:今天老师让你们当一次小科学家,让你们像科学家一样,搞一次研究和试验。

分析:科学家在学生心中是至高无上的,让他们体验当小科学家,学生会特别兴奋,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提出问题师:准备一个放了水的杯子,然后放入一块方糖。方糖在水中开始融化,但速度比较慢。

师:设疑。老师想加快方糖溶解的速度,马上喝到一杯很甜的水,谁能给老师想出办法?

分析:这样的情景设置直接指向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溶解的快慢。有些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杠杆》,在教师设疑后可让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三)学生提出假设

(加热、搅拌、捣碎)

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

教师引导:这样做能行吗?怎样验证呢?

(四)学生讨论验证假设的方法

教师引导: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学生可能会说: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等等。

师:这种实验方法叫对比实验。

(五)学生讨论对比实验的方法(变量控制的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搅拌对溶解速度影响的对比实验该怎样做。

师:比如来验证搅拌是否能影响溶解的速度,我们怎样做对比实验呢?首先用什么材料呢?

生:2个杯子、搅拌棒、2块方糖、水。

师: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能?怎样保证只有搅拌在起作用?

生:其他条件都一样,只有一个条件不一样。具体地说,相同的条件:两个水杯材质相同、形状相同、容积相同,两杯水一样多、水温一样,两块方糖形状大小相同。不同的条件:一个杯子搅拌,一个不搅拌。

分析: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会很激烈,如在讨论实验对比双方相同的条件有哪些时,一个学生会说用相同的杯子,而有的学生会质疑表达的不严密而补充:“应该说用大小相同的杯子”,而有的学生会进一步补充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杯子,也可能会有学生补充,“杯子的材质也应该相同”。再如,在讨论如何操作实验时,有学生会说,将方糖放进两个杯子,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而有的学生会补充,“应该同时将两块方糖放进杯子”,如果不强调“同时”的话,就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严谨的表达方式、严谨的态度的良好契机,也是培养学生创新

文档评论(0)

138****42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