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docx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仿真模拟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读图“主要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及气候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垩纪整体的气候特点是(???)

A.暖干 B.暖湿

C.冷湿 D.冷干

2.关于地球演化的正确叙述是(???)

A.古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多 B.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

C.新生代气候波动幅度最小 D.鱼类出现的时间晚于人类

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三叶虫—鱼类—恐龙

4.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及由此推断当时的环境特点可能是(???)

A.太古宙—温暖湿润 B.古生代—寒冷干燥

C.中生代—森林植被茂密 D.晚古生代—火山活动频繁

〖答案〗1.A2.B3.D4.C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白垩纪全球平均气温较暖,全球平均降水量较少,因此气候特点温暖干,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种类繁多,排除A;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B正确;新生代时期气候波动较为明显,排除C;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人类出现在新生代,排除D。故选B。

3.根据所学知识,植物演化由老到新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排除A;动物演化由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排除B;地质时代由老到新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排除C;动物由老到新为三叶虫-鱼类-恐龙,D正确。故选D。

4.根据所学知识,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为古生代石炭纪和中生代时期,古生代时期气候冷湿,有利于蕨类植物的生长,中生代时期气候暖干,森林植被茂密,且地质较为稳定,有利于煤的形成,C正确,排除ABD。故选C。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6.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5.B6.A

〖解析〗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图示①圈层是地壳、②圈层是地幔、③圈层是外核、④圈层是内核。据此可知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根据所学知识,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可能成为凝结核,以降水形式进入水圈;火山灰沉降后形成肥沃的土壤,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地球生物圈;最终沉积在地表,进入岩石圈。故在地球各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北京时间2023年8月,华北多地遭遇强降雨,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可采用建设海绵城市的方式,减少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①蒸发减小????????? ②降水增多????????????

③地表径流增多??????? ④下渗增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②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③补充城市水源?????????????④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7.C8.D

〖解析〗7.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增多,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造成的,②③正确;④错误;与蒸发关系不大,①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海绵城市”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无关,①错误;“海绵城市”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②错误;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在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补充城市水源,③正确;“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减洪峰,提高城市防洪能力,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图。读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