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教学设计-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插秧歌》教学设计-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插秧歌

杨万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2.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3.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教学重、难点:

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经》中的《芣苢》一诗通过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方式,细腻地描绘出劳动

的过程,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同样是描绘劳动的场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杨万里的《插秧歌》,看看在杨万里的笔下劳动的情况。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

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

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

勤奋乐观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江西)人。诗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因宋光宗曾为

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

万里登进士及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开禧二年(1206),杨

万里病逝,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他作诗从江

西诗派入手,中年以后转学晚唐人空灵轻快的绝句,批判江西诗派,最后形成富

有独特风格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

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

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

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关于“诚斋体”

诗歌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

象新奇,语言通俗浅近、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层次曲折,变化无穷,风格流转

圆美,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杨所创作的这

种诗歌,称为“诚斋体”。

三、背景简介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

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四、诗文阅读

1、注音

鍪(móu)蓑(suō)胛(jiǎ)朝(zhāo)

霎(shà)莳(shì)匝(zā)

2、诗文解读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明确:

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

开篇点题,运用白描(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如实地勾勒人物、事件或景物)

手法直叙插秧其事。全家大小总动员,突出插秧繁忙、紧张的特点。“抛”“接”

“拔”“插”表现出全家的劳作状态,各有分工,相互配合而秩序井然。渲染了

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劳动氛围。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明确:

颔联:写农人雨中抢插秧苗的情景。

雨中插秧图

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了插秧的艰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斗

笠”比作“头盔”,将“蓑衣”比作“铁甲”,两个形象的比喻向读者暗示:插秧

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表现了农人抢种秧苗的艰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明确:

颈联:写插秧人的忙碌,顾不上吃饭和休息。

呼唤早餐图

送饭人招呼插秧人吃早饭、休息片刻,而插秧人只是低头弯腰忙着干活,没

空回答,表现了农事活动的繁忙。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明确:

尾联:写插秧人提醒别人要爱护秧苗。

农夫应答图

这是插秧人的答语,嘱咐送饭人要照看好鹅儿和小鸭,防止它们来祸害秧苗。

五、问题探究

1、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

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明确:

“抛”“接”“拔”“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