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答案.docx

202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类型:A

202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

2024.2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早期文化诸遗址中的石钺(大斧)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而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玉钺往往无使用痕迹,甚至不开刃。据此可推知,良渚文化()

A.外部环境趋于稳定 B.玉钺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C.已产生了青铜工具 D.存在明显区域文化特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钺的功能发生了转变,由劳动生产工具变为权利的象征,主要是因为材质成为玉器且不开刃,丧失了使用功能,成为了权力的标志,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要是钺材质和功能的变化,无法推断外部环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青铜工具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河姆渡和良渚遗址地区基本相同,存在明显区域文化特色,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相传刘邦在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后,得知了自己赤帝之子的身份。西汉建立后,此剑成为国之重器。到了东汉,皇帝出行时有专人背负此剑随行。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的动机是()

A借助历史规范仪卫制度 B.弘扬尚武勇毅政治传统

C.将汉代天命思想符号化 D.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相传刘邦是赤帝之子,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这一传说被认为是汉朝推翻秦朝具有合法性的证明,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因为斩蛇剑是汉朝顺应天命的体现,C项正确;斩蛇剑是汉朝顺应天命的体现,并非一般的仪卫用品,排除A项;斩蛇剑象征汉朝的正统地位,而非象征勇武,排除B项;刘邦斩白蛇体现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而非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3.唐代德政碑一般在地方官员离任后,由当地吏民请立于交通要道,以供观瞻。碑文一般力赞官员德政,在朝廷允准立碑后由士人撰写。德政碑的颁赐说明朝廷()

A.不断完善地方监察管理体系 B.以民众口碑衡量官吏政绩

C.与地方共同构建良吏的形象 D.丰富地方官考课制度内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碑文一般力赞官员德政,在朝廷允准立碑后由士人撰写”和所学可知,树立德政碑赞扬官员德政,有利于宣传良吏事迹,培养良好的官场风气,C项正确;德政碑宣扬良吏德政,而非监察官员行为,排除A项;德政碑一般在地方官员离任后树立,并非对官员政绩的日常考核,“衡量官吏政绩”不是树立德政碑的主要目的所在,排除B项;树立德政碑主要意在宣扬儒家道德、培育官场风气,并非官员考核制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4.唐朝前期,土地若因人户逃逸而抛荒,官府通常会保护逃户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严厉禁止他人“盗耕种”。到了宋朝,官府通常会将这些土地暂时代管,出租给农民耕种。这一变化反映了()

A.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 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动 D.朝廷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保护逃户的土地所有权禁止他人“盗耕种”,到代管土地租给农民,反映的是赋税制度的变化,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以户数为征税的主要标准,到后期随着转变为两税法,逐渐以财产为征税的标准,宋朝沿续了唐朝的赋税制度,A项正确;从唐朝到宋赋税制度的演变来看,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是逐渐减轻的,排除B项;不抑兼并涉及的是土地所有权的变更,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朝廷面临严重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5.17世纪后期,广东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地理知识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