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件:《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读书分享.ppt

初中课件:《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读书分享.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书推荐之阅读,让生活更精彩《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6推荐人:徐丽丽学校: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目录读书收获内容分享推荐理由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邵朝友,男,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副教授,毕业于教育重镇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具有13年中小学教学经验。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务、不同层面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领域的研究。(网页查询2021.4.10)

推荐理由1.今日,追求教育质量已成为普遍的国际共识,作为学业质量要求的标志——表现标准被视为监测、保障国家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该书出版于2017年。随着国际竞争的激化,许多国家都开始把目光转向基础教育,以求通过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提高国家竞争力,统一的教育标准被认为是一种学力要求的标志,是保障国家基本教育质量的必要基础。随着对教育认识的加深,通过教育标准来建设一致性的教育体系已被认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2.许多国外学者都指出表现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认为表现标准使得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与评价,使得课堂评价中一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达到赋权增能的效果。3.原有的表现标准被考试严重窄化,学校和教师为避免问责伤害、保护自身利益,通常围绕考试展开教学,导致学习肤浅化。4.目前还存在以下有待解决的问题:(1)表现标准的概念有待明确;(2)表现标准的知识基础非常薄弱;(3)表现标准的研制程序、编制技术亟待深入探讨;(4)表现标准研制如何本土化。

内容分享【内容简介】在我国开展“追求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书探讨了三个基本问题,即我国何以亟需表现标准、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是什么、如何研制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这三个问题不仅涉及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程标准等基本概念,也涉及更为具体的表现标准研制程序、编制技术及案例开发。

【内容框架】内容分享

内容分享

内容分享建立一致性的教育体系:基于标准

内容分享一、表现标准的概念界定:以课程与教学为取向,指向学科素养要求,描述学生掌握内容标准程度与证据的规范化学习结果。内容解析:(一)表现标准是描述学科素养要求的规范化学习结果;(二)表现标准是描述学生掌握内容标准的程度与证据;(三)表现标准乃定位于课程与教学取向。

内容分享二、什么样的表现标准才是好的?韩思哲为表现标准罗列了五条要求德国教育标准开发团队认为好的标准七条要求表现标准能被所有的学生学业成就利益相关者理解;表现标准应能区分不同的表现水平;表现标准是对学生作品的反映,但不能局限于特定学生作品;开发表现标准是个共识过程;表现标准应聚焦于学习。体现学科特征、聚焦学科核心领域、强调素养的累积性、面向全体学生、区分不同学校教学水平、可理解、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内容分享三、学科素养模型在表现标准研制中的作用一、架接表现标准与教育目的二、提供编制表现标准的参照框架

内容分享四、基于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的研制路径:(一)先验路径(二)后验路径(三)整合路径五、学科素养转化为表现标准的方式两种基本操作方法:演绎方式与归纳方式。六、选择表现标准的呈现方式归类(一)基于指向内容范围的分类(二)基于纵横向编排方式的分类(三)基于水平层级呈现数量的分类(四)基于是否描述“不能做”信息的分类(五)基于构成要素的分类考察表现标准构成的要素,一般有①表现水平、②表现样例和③认知要求。其中表现水平包括层级名称、描述语,不同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构成三种最基本类型:①;①+②;①+③

内容分享

读书收获首先,要更新观念。义务教育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已颁布,围绕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提上日程,如何用好课程标准,如何制定评价标准更准确地呈现学生的素养程度,迎接新的教育评价范式,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做好准备。有人将正在出现的新的评价范式描述为“评价文化”。它强调真实的情境化的测验,强调运用多元评价,强调对高层次技能而不是知识的再生产的评价;不仅关注对认知的评价,而且包括对元认知、情感和社会维度以及心理动力机能的评价;关注将评价整合到学习之中;学生越来越多地承担评价过程中的责任;将“对学习的评价”与“为学习的评价”整合。在这种评价文化中,传统的智慧正被超越,新的智慧正在出现:教学智慧——关注学习;学习智慧——反思性的、主动的知识建构;评价智慧——情境化的、解释性的、基于表现的。其次,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建立起核心素养一学科素养一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结,开展富有品质的教学实践,做到与时俱进。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