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下册知识梳理.docx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下册知识梳理.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第一单元观今鉴古,盛世华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孔子其人: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长期聚德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治国,为政:“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二)写作背景:

孔子的“志”:“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孔子游仕于诸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在“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之后,恬退避世的渐渐开始凸显。曾点远离俗世的悠然场景引起孔子的深沉感触。“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在孔子看来,没有礼仪就没有一切,纵有天大的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

(三)文化常识: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才艺):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种才艺。

关于《论语》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是关于儒家的重要著作。《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

(四)解文题:

子路,姓仲名由,字路,又称季路;子路:后做卫国大夫孔悝kuī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曾皙: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教子有方。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冉有: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公西华: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

孔子: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又叫《四子侍坐》,还有一个标题就是《沂水春风》。沂水汤汤,春风骀荡,那一场关于理想的对话,千载而后,仍让我们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五)内容主旨

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思想:仁政

①性本善(凡人皆可成尧舜)

②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1.解文题:齐桓:齐桓公(公子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晋文:晋文公(姬重耳),第二位春秋霸主。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

2.论辩技巧总结:铺陈排比,迂回包围迫使齐王说出“吾不为是也”,直言道出齐王“莅中国而抚四夷”的“大欲”;比喻手法:“缘木求鱼”比喻“霸道”不可行;类比说理:以邹与楚战说明霸道不可得天下。

3.艺术手法:论辩善设机巧,起伏;行文铺张扬厉,逻辑严密;说理取譬设喻,生动形象;语言长短结合,风格多样。

4.“王道”与“霸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

5.孟子文章的思辨性和感染力:孟子在先秦诸子之中素以“善辩”著称,其门人公都子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其好辩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的个性特点,反映在文章里,就不仅仅是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6.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特点:迂回曲折)

第一层:掌握对方心里,因势利导

(1)避而不答:孟子托辞“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避开齐宣王的问题而不回答。

(2)转移话题:孟子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谈的“王道”上去,婉转地说:“无以,则王乎”

文档评论(0)

191****95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