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docVIP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四川省达川区亭子职业高级中学包小勤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作者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全文紧扣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描绘了“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胜景”等几幅画面,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浑然一体,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作为散文鉴赏的起始课,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通过诵读和讨论,理解景中蕴涵的感情,并进一步把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体会作者在故都秋景中寄托的眷念和落寞之情,正确理解作者的“悲凉”心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

2、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3、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和悲凉、伤感之音。

2、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眷念和落寞之情。

2.讨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讨论,体会课文以“情”驭“景”、形散神聚的特点。

3.讲授归纳法: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归纳小结,形成对文章整体性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女伤春,士悲秋”的传统,这“士悲秋”说的是中国的文人大多有一种悲秋情结。当然,也有人另辟蹊径,他们喜欢秋的天高云淡,欣赏秋独特的美。翻开文学史册,有多少人行走在秋风秋雨之中。请欣赏下面这些关于秋的诗句:(PPT)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这些诗句有的悲秋,有的颂秋。有人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散文大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吧。

二、解读课题。

思考:“故都”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叫“北平的秋”?(PPT)

明确: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称“故都”,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暗含作者深沉的眷恋。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三、品读感悟。

1、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PPT)

清、静、悲凉(文眼)

2、有一个副词大家要注意—--“特别”,既然是特别,那就有比较,作者是把北国秋和什么进行比较的?(南国秋)(2、13)

3、南国秋有什么特点?请勾画关键词。作者用到了些什么手法?(对比、比喻)

4、通过对比和比喻,用南国秋的慢、润、淡的特点,生动地反衬出北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呢?请从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找答案。

明确:第一段“可是啊”可见作者的情感倾向。“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情感:向往、眷恋(PPT)

四、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作者怎样具体描绘故都的秋的?他选取了哪些景物?勾画了哪几幅图画)?拟出小标题。(小组讨论得出结果)(PPT)

2、听朗诵,看作者是如何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多方面来描绘故都秋景的。在这些具体描绘中,又是怎样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文章是怎样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特点的?(PPT)

(1)重点研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思考:这幅画面的景物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呢?

明确:“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了无点尘之感,写出了“清”;“静对着像喇叭似的(朝荣)的花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

(2)学生讨论其余四幅图面的景物如何体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秋槐落蕊”图: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