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沁园春长沙》》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docx

【新教材】1、《沁园春长沙》》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4

课题

《沁园春·长沙》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第1课时(共2课时)

1.学习词的结构和相关知识,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2.有感情的诵读本词,找到并理解词中意象的作用;

3.品味、鉴赏本词的语言特点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掌握本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情中显志的特点。

5.感受诗人伟大的革命抱负和青年时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

1.明确上下阕的结构关系,掌握本词意象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本词所表达的壮志豪情和革命志向。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鉴赏意象的作用,了解其中的意境及慷慨豪情;

2.通过诵读、鉴赏领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抒发的壮志豪情。

主要教法

启发式讲授

教具

板书、PPT

学法指导

讲授式指导法、问题式指导法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远望万山——红遍

静景

层林——尽染

近看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动景

俯视鱼——翔

万类——竞自由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叙事、抒情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教学

过程(含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1min)

师: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独领风骚——他便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二、整体感知

1.文体常识

介绍词牌、词题以及词的结构(上下阕)。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0min)

提问:有没有同学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师:根据创作背景想想,作者创作诗歌时,怀有怎样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30min)

1.朗诵诗词,初步感受(7min)

师:五分钟时间进行自由朗诵,布置任务: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可用一个关键字概括)给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2.文本研读,理解内容(25min)

师:上阙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举手回答)教师补充:交代了时间、地点、特定环境。

师:同学翻译第一句。(3min)

师:第一句作为词的首句,作用有哪些?

师:翻译第二、三句话。(6min)

师:看看变换动词之后的阅读体验。

(PPT展示:击——飞;翔——游;动词生动、形象写出了万物生机勃发、拼搏进取的精神,在秋景里显得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生:景色

生:回答。教师做补充。强调意象是拥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举例:月、柳等。

师:二、三句话为什么要放在一起翻译,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两句话都在写什么?

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提到的景物)

生:看。

师:这些景物在诗歌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意象”,何为意象?

师:

师:这些意象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读到这些意象时,又有什么感受呢?(3min)请同学们齐读二、三句。

师:统领上阙的一个关键字,大家会找哪个字?(2min)

生:不是。

师:作者在写到这些意象时,是否毫无逻辑随心所欲呢?(2min)

生:动作。

师追问:只有动吗?不是的话那应该是什么?

生:红遍、尽染、碧透。(形容词,色彩之美。)

师追问,那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从山、林到江、舸,再到最后的鹰、鱼、万类。生:由远及近。

师:远望和近看。除了距离、视野的构思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呢?师提示:找一找关键词,“争”、“击”、“翔”是什么词性?与什么有关?(2min)

生:动、静结合。

师:除了动词使用令人耳目一新,有没有其他的词语使你过目难忘?

师: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秋天给你怎样的感觉?(2min)

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昂扬奋发……

师追问:这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古诗词中提到的秋天是否相同?不同在哪里?师提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上阙最后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疑问句。

师:作者在上阙发出了怎样的疑问与感慨呢?请同学们根据注释回答。

生:苍茫大地,谁能主宰世间万物的盛衰呢?

(教师展示PPT并讲解)

师:注意“怅”的意思。作者在这里面发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想呢?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3min)

(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谁主沉浮)

师:,上阙的景物所传递出的感情究竟

文档评论(0)

188****79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