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中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绘
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
候的影响”。
学习本节的内容是为了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和形成机制,为后面的天气系统
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打下基础。本节授课过程中:一、通过不断的假设和图文对比
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和参与性;二、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三、借助PPT、数
字星球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板图绘制和填图练习,训练学生图文转化及释图能
力,逐步突破难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的形式,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既要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三圈
环流最主要的成因,又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
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还要求学
生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
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
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2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学会抽象的空间
图形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三〉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和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0处的运
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体态演示法读图法,引导法,共同探究法,绘图法,讨
论法
〈五〉学法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设计
通过自己亲手绘制三圈环流模型,搞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这个活动适
合边讲边做,提倡做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
〈六〉教具数字星球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顾:热力环流(教学意图:回顾重点知识,为下面的学习铺垫)
讲授新课:
第一模块:单圈环流
教学意图:
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热力环流原理,以及大气运动受力的情况,构建单圈环流
模式,并分析单圈环流是否能够存在,为三圈环流的形成埋下伏笔。
实际操作模拟:
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思考:
A.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什么?
B.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多?什么地方受热少?
C.北半球大气将怎样运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画图演示】
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单圈环流
赤道终年炎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
极地终年严寒,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
这样,在高空,气流由赤道流向极地;在近地面,气流由极地流向赤道,形
成单圈环流。
体态语言:教室里的单圈环流
1、以北半球为例,把教室的最南边来代表赤道,最北边代表赤道。让最南
边学生站起来(热的),让最北边学生蹲一蹲来(冷的),用手臂、手掌在
讲桌上演示赤道与北极之间的这个热力环流圈,即单圈环流。教师应边讲边演
示。
2、叫一生到讲台上来演示指挥大家,谈自己的感受。(问:是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