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卷及答案.docx

历史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卷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第1页(共6页)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在距今五六千年前,源于关中盆地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东北拓展,与源于西辽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的红山后类型在今天河北省西北部相遇,然后在辽西大凌河上游地区重合,产生了以龙纹(红山文化传统)与玫瑰花纹(庙底沟传统)相结合的新的文化体,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该观点意在强调

A.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呈现趋同B.旧石器时代我国文明成就十分突出

C.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D.龙纹和玫瑰花纹是文明的主要特征

2.据岳麓秦简记载:“有狱论,征书到其人存所县官,吏已告而弗会及吏留弗告、告弗遣,二日到五日,赀(罚款)各一盾;过五日到十日,赀一甲;过十日到廿日,赀二甲;后有盈十日,辄驾(加)赀一甲。”这说明秦朝

A.政令传播机制成熟B.政府强化基层治理

C.公务活动复杂繁琐D.律法严苛民怨沸腾

3.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绅。图1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壁画(局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由崇尚天人合一转向主张人定胜天B.由追求随性写意逐渐转向追求自然写实

C.由体现原始民主转向主张尊卑贵贱D.由幻想迷信心理逐渐转向享受世俗生活

历史·第2页(共6页)

4.《宋史·选举志》载:“中兴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竟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升沉,不由学校,德行道艺,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初痒序(学校)如传舍(旅店),目师儒如路人。”由此可见

A.太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官员

B.社会亟需革新教育重塑士人价值观

C.理学的传播推动了士大夫深刻思考

D.教育的发展追求经世致用知行合一

5.据元代黄文仲《大都赋》记载:“大哉天朝,万古一时……舌螺发,赘面雕题,献獒效马,贡象进犀,络绎乎国门之道,不出户而八蛮九夷。谓之大都,不亦宜乎?”该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内地与边疆融为一体B.文学形式丰富多彩

C.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D.华夷观念有所松动

6.明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但不主动出海击敌,反而沿着海岸线修筑了全长约1.4万余里的海防设施,设置卫所,部署了约40万正规军队以陆防海,放弃了决战于海上的压倒性优势。造成这一怪象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海上贸易之利B.以防民为主的国策

C.倭寇只是疥癣之疾D.打击海上走私贸易

7.清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推行了多种茶叶边销模式。据《清稗类钞》记载:“清代,内地销往藏区的货物以茶叶为大宗……仅川茶销藏,岁约征银十数万两。”据此推断茶叶边销政策的目的是

A.为治理边疆提供财政支持

B.控制茶销以制羌戎

C.羁縻边疆强化对地方控制

D.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8.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兴办女学,在论其理由时说:“一国教育之本在家庭,家庭教育之重在母德,女学所设,即所以造贤良之母也……盖女子之教育,关系甚大,凡相助良人,教养子女,何莫非正室之务,是故我国于家庭之实事为最重矣。”这反映出维新派

A.找到了女性解放的真正出路

B.认识到女学是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

C.冲破了中国传统伦理的束缚

D.基于女性视角探索民族复兴的路径

9.《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党报。自创刊起便坚持面向农民、工人、学生在内的全体民众宣传各界在抗战中应负的责任,还于1942年开辟了《友声》专栏,专门刊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文章。由此可知《新华日报》

A.塑造了共产党的美好形象B.体现了政治动员的独特优势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表达了民族解放的共同呼声

10.图2是1978~2010年中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ifam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