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代词“什么”的感叹性反问用法初探.doc

疑问代词“什么”的感叹性反问用法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疑问代词“什么”的感叹性反问用法初探

疑问代词“什么”的感叹性反问用法初探

聚享游

疑问代词“什么”可以用于感叹性反问句中。本文详细分析和说明了制约“什么”使用的句法语义条件和环境,以期能深化“什么”的研究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思考。

一、引言

疑问代词“什么”除了疑问用法外,还可以用于感叹性反问句中表示否定。如:

(1)你在看什么书,

(2)这是什么鞋~一只大一只小的~

例(1)中的“什么”属于疑问代词“什么”的特指问法,但例(2)中虽用了“什么”却并不要求听者作出回答,属于含有感叹语气的反问用法,在语义上表示否定。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掌握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并非难事,甚至可以运用自如,但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要想灵活掌握其用法并非易事。疑问代词“什么”否定用法的使用条件及句法环境若不揭示,或仅仅将其简单概括为疑问代词的反问用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找出人们习焉不察的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现象背后蕴藏的规律,无论是对母语为汉语者重新认识语言现象还是对对外汉语教学都不无裨益。本文试图探讨疑问代词“什么”的使用条件及句法环境,以期对学习疑问代词“什么”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关于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许多学者早已关注到。吕叔湘(1980)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疑问代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时,就注意到了疑问代词的这种用法。但这是从母

语者角度进行的观察描写,对于母语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归类说明还太笼统。下面我们将详细阐释疑问代词“什么”的反问用法的句法使用环境。

二、“什么”反问用法的限制条件

(一)由“什么”构成的独词句

由“什么”一词构成的独词句一般是眼前的事实或现象超过了自己的经验或者心理预期,直接表明说话者或惊讶或嗔怪的感情、评价,在语义上表示否定。如:

(3),~都九点了,咱们得马上动身了。

(4),~你已经五十岁了,真看不出来。

例(3)中,说话者预期不到九点,但事实上已经九点了,这超出了说话者的预期,说话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的惊讶之情。同理,例(4)中,说话者单纯从交际对象的外貌判断不出其实际年龄,当得知其真实年龄时,便发出了不可思议的反问,表达质疑与否定。在形式上,独词句独成一句,一般都后接小句阐明自己惊讶的原因,即后面带一个释因小句,这种倾向十分明显。

(二)对名词的选择和限制

1.“什么+N/NP”类格式的构成及限制

“什么”附着在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前,码化为“什么+N/NP”,主要表达对某种事物、现象所具性质的评价,一般是反对、质疑的语气,带有明显的贬斥色彩。

(5)什么博士~连个本科生都不如~

(6)什么老字号啊~越老越不值钱。

(7)这是什么手机啊~才用了半天就坏了~

句法功能方面,例(5)、(6)是“什么+N/NP(啊)”格式单独成句,例(7)中“什么+N/NP”格式作“是”字动词的宾语。

带有感叹语气的反问句通常都是由于说话人受到外界的强刺激而引起的,对说话人而言,引起刺激的源现象(即刺激物)一定具有区别于同类或同序列现象的显著性状或特征,这

些性状及特征与说话者的经验或者心理预期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差距越大,反问所含的质疑、否定语气愈强。在这样的感叹性反问中,说话者重点不是表达疑问代词和名词成分的真值组合意义,即并不是寻求答案,而是目前出现的情况超过了以往的经验,使说话者抒发情感,并传递出这一不可置疑的超预期信息并求取听者认同。

例(5)中,说话者根据经验认为博士应该博学多识、比学历低的本科生优秀,但当事实并非如此时,便发出了感叹性反问,且在“什么+N/NP”格式加一后续小句,说明发出反问的原因。同理,根据惯常经验,手机应具备耐用的特点,一双鞋子的左右脚应该同样大小,但事实恰好相反,这两种极性的差别超出说话者的心理期待,便使之发出感叹性反问。

对于一个典型的名词来说,它既有概念义,又有附加义。所谓概念义,即“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也就是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但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常会带有附加义,即人们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其作出的主观评价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博士”释义为“学位的最高一级”,对“手机”的释义为“手持式移动电话的简称”,对“鞋”的释义为“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的东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赋予其特定或某些附加色彩。根据人们的日常经验,“博士”应比“本科生”博闻多识,手机应该比一次性纸杯耐用,同一双鞋子应该是大小相同的两只鞋,如果所出现的情况与人们既有经验、认识不同、差距较大时,便促使说话者发出感叹性质疑、反问。

2.测试和说明

当外界所发生的情况或出现的刺激物并未超过常识性判断或者主观评价时,是不会用“什么+N/NP”格式反问的。如:

(8)*?什么博士~就是比本科

文档评论(0)

语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