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诲人不倦.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每年出资15万美元(首期为5年),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告诸往而知来者(告往知来)、绘事后素、述而不作。(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子曰:“性[指人的性情、本性]相近也,习[习染]相远也[“……也,……也。”表示判断]。”子曰:“唯[只有]上知[知:同“智”;上知:上等的智者]与下愚[下等的愚人]不移[改变]。”不矛盾。“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上智”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指卑贱而愚蠢的人。孔子认为这两类人是先天决定的,是不能被改变的。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则有歧视甚至侮辱劳动民众的一面。但是,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认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难与言”的互乡人进步(互乡,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当地的老百姓,怕见生人,很难与他们说上几句话),这些都说明孔子倾向后天因素的。2.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联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我们还能够找到孔子的以下“片言只语”,从中可窥见孔子眼中的教育的作用: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礼运》)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3.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4.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恰恰符合儒家“以德治民”的主张。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孔子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二)关于教育的对象(15.39)子曰:“有教无类。”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何晏认为,“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何晏《论语集解》)参考资料:赞同第一种: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也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也”。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三)关于教育内容(7.2516.13)子以[用,介词]四教[省略“之”,代“学生”]:文,行,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补充资料:阅读《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容”的“言论”,简要评析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内容。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仁者爱人》)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4.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拓展: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