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语文》读后感.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语文教学中点燃思辨之光?

—阅读《爱上语文》有感

????温儒敏教授曾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言论:传统语文教学有很多优点,比较讲究涵养,但很少关注思维方式的发展,以后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将会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甚至高考语文命题也会往这方面靠拢。

???的确,逻辑思辨力对于生活在如今纷繁多彩的社会中的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数字化的时代,很容易让自己的观点被舆论带着跑,从而迷失方向,价值观扭曲。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老师自身,都极缺这种思辨的表达,习惯于被带着跑。

???今日读到王崧舟教授第八集:未经思辨的语文毫无价值,以中国古典诗词中“童趣诗”为示例,在我们的印象中,古诗里的儿童生活总是那样童真有趣。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有很多儿童形象:

他们或放牧吹笛: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轻松活泼、无拘无束,与宁静闲适的乡间晚景融为一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当他们骑着黄牛、唱着歌儿出现在成人面前,其天真稚拙的神情、明净清澈的眼眸、自得其乐的姿态,深深吸引了身心俱疲的诗人。

??自然质朴的牧童形象暗合诗人对理想人格性情的想象,正如王伟萍《中国古代诗人的牧童情节》一文中所说:“让千年万代以将的成人门拥有一个可以永远回望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创作牧童诗的初衷所在。”

他们或垂钓弄冰: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专心致志钓鱼的神态如在目前,诗人有意打破静谧的氛围,加入“旁人问路”这一戏剧性情节,妙趣横生。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孩子兴致勃勃敲冰玩,冰却碎落一地。

他们或与人对话: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塑造了一个特别孩童形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淡淡的一笑一问,引发诗人更深感慨。

难怪冰心老人所写“只见儿童多处行”,童趣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意趣。

???此时,王崧舟老师灵魂发问:“童趣诗真的都是这样吗?”

??细细品读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和“药”意象对传达隐者的生命特征、神韵气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童子立于松下,诗人从童子那里获知隐者的去处,因此童子也不再是一般的乡野顽童,褪去了活泼可爱,成为诗人和隐者的联结,诗人、隐者和童子的志向和品行交相辉映,童子这一形象也让这首诗多了一丝禅趣。王崧舟老师在这一集就谈到:“作品的任何解读,必须根据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是观点先行,用某种单一的观点给丰富的、复杂的作品贴上单一的标签。”更不能用固定的思维解读,或以某一句或一个词进行任何的注解,一定要从古诗的整体角度出发。再读《回乡偶书》,与儿童的对话却给诗人重重一击,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在外为官数十年,历经坎坷终得高老还乡,近乡情怯、感慨良多。“儿童”这一意象已不再是诗歌的调味品,淡淡的一笑一问,令诗人反观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的故乡在哪里?我们要有清楚的意识,“儿童”这一意象体现了整首诗的精神境界,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当然这样的解读,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思辨意识和能力,尤其对于我们青年教师,“修炼”自我不停歇。亚里士多德说:“思辨是最大幸福的最强音、最善终。”先有意识,不断形成能力。注重平时日积月累,汲取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优秀书籍,通过思辨性的阅读,把经典书籍中的智慧与力量内化为自己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的能力。

文档评论(0)

小太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课件,实施方案,总结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