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ppt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说第2课时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三国]曹植《白马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李贺《马诗》(其五)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唐]李白《侠客行》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翻译句子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翻译句子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课文第1段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作者是怎样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这样开头,在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文本研读第一句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因为千里马和普通马很难从外表上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没有伯乐那样善于相马的人,千里马往往不可能被发现出来。用“有……,然后有……”这一句,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肯定。第二句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二者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一个“常有”,一个“不常有”。作用:引出作者的观点——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2.课文第1段怎样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请用课文语句回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文本研读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因受屈辱而死,“辱”和“死”是因果关系,这样写,用来加重被埋没的悲愤心情。此外,“辱”和“死”也为下文张本,下文的“食不饱,力不足”“策之不以其道……”等句,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3.在作者看来,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特性?文本研读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食量大(“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将千里马像普通马一样喂养,千里马因此“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可见,“食不饱”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结原因。因此,强调千里马食量大这一特性,正是为了谴责“食马者”的无知。

4.课文结尾所说的“不知马”表现在哪些方面?文本研读①策之不以其道→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②食之不能尽其材→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文本研读设问。“其真无马邪”紧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紧承段首三句(策之……食之……鸣之……),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强烈愤慨。

合作探究千里马——怀才不遇的人伯乐——能够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埋没人才的人/统治者1.文中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分别指的是哪些人?由此可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托物寓意

合作探究社会现实: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处境。作者的主张:重用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合作探究3.本文主要以论述的形式阐述作者的观点,但我们在朗读时还分明读出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这得利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虚词。请比较分析下面的句子,体会虚词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1)助词“也”。原句:不以千里称也。改句:不以千里称。原句中的“也”表示陈述语气,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无限痛惜之情。

合作探究原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改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原句中的“也”表示肯定语气,作者故作顿笔,没有展开来说,意在简明扼要地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讽刺“食马者”的无知。(1)助词“也”。

合作探究原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改句:是马虽有千里之能。原句中的“也”使句子稍作停顿,作者意在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1)助词“也”。

合作探究原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改句:安求其能千里乎?原句中的“也”表示反诘语气,不仅将作者愤怒遣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正义感的意图。(1)助词“也”。

合作探究原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改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矣!原句中的“也”表示感叹语气,“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作者的痛切之感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1)助词“也”。

合作探究(2)连词“而”。原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改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原句中的“而”表示转折语气,作者将“常有”和“不常有”对比,再用一个转折词将两者相连

文档评论(0)

教师相关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主要服务:1.内容制作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的分章节题本和相关的练习模拟题和套题;2.整理题本格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