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docx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本文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流行病学、病理、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梳理,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传统影像学表现为位置表浅,肿瘤呈团块状,密度/信号不均匀,钙化是其主要特征,可囊变,出血、瘤周水肿轻,增强表现呈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同时要与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脑炎、脑梗塞做鉴别;Ⅲ级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常表现为坏死、囊变、出血、瘤周水肿明显,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应与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转移瘤鉴别。全面掌握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要点,有助于术前分级诊断和鉴别。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omas,OGS)是成人常见的胶质瘤之一,患病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肿瘤具有弥漫浸润生长特点,影像表现多样,术前诊断和鉴别存在困难。近年来,有关OGS的较多研究表明,肿瘤的分级、分型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术前评估OGS级别意义重大。本文对不同分级OGS的流行病学、病理、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做出梳理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分级诊断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

1.病因:

OGS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或未成熟的神经胶质前体细胞的肿瘤转化。WHO将OGS分为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OD)和Ⅲ级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oligodendroglioma,AO)。需要特别提出的是,Ⅲ级AO为原发或由Ⅱ级OD进展而来。

2.临床:

OGS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5%~10%,WHOⅡ级OD好发于40~50岁成年人,WHOⅢ级AO平均发病年龄较OD更大,幕上额叶皮层或皮层下白质区是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该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以放、化疗。

3.预后:

该类肿瘤的预后与分级有关,也与分子分型相关。2016年新版WHO分型将OGS增加了分子分型,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dehydrogenase,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和非特殊类型。伴1p/19q共缺失和IDH1突变分型肿瘤较非特殊类型预后好,放疗效果更显著。

二、病理特点

1.大体标本:

OD和AO均为实性,位于皮层或皮层下白质区的浸润性肿块。肿瘤界限较清楚,质软,呈灰粉色,无包膜,易钙化,AO较OD囊性变和出血更多见。

2.镜下改变:

OD瘤细胞密度中等,细胞核圆居中,大小一致,比正常少突胶质细胞稍大,胞质透亮,呈典型的煎蛋样或蜂窝状特征,核周有空晕,核分裂象少或无。血管结构显示典型的分支状毛细血管网(图1)。细胞增值指数小于5%;AO瘤细胞密度高,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微血管增生,伴或不伴假栅栏样结构的坏死(图2)。肿瘤细胞核圆深染,核周有空晕,局灶性微钙化常见,血管结构以微血管增生为主(图3),也可见分支状毛细血管。

3.免疫组织化学:

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是OGS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protein)通常也有表达。

4.分子病理:

依据2016年新版WHO诊断标准对OGS进行分子分型。50%~70%Ⅱ级病例伴1p/19q缺失和IDH1突变;30%~40%Ⅲ级病例伴1p/19缺失;儿科病例中,Ⅱ级肿瘤经常伴IDH阴性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X连锁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缓综合征基因(ATRX)为野生型。

三、影像学表现OGS分为WHOⅡ级OD和WHOⅢ级AO,不同分级的肿瘤影像学表现总结如下。

1.WHOⅡ级OD:

好发于皮层或皮层下白质区,幕上额叶最常见,其次是颞叶,也可发生于顶叶或枕叶,团块状肿物。CT表现为混杂密度(等/低密度),常有结节状、团块状或脑回样钙化,瘤内囊变多见,出血和瘤周水肿少见,可见肿瘤邻近颅骨扩大、侵蚀。MRI表现病灶边界清楚,信号不均匀,T1WI常呈低、等信号(图4),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5),信号不均匀是由于钙化、囊变所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不受限或轻度受限。T2*梯度回波(GRE)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显示瘤内钙化,但MRI对钙化的显示不及CT。强化方式呈无强化(图6)或轻度强化,罕见柔脑膜强化。重点强调的是,若在OD未强化区出现新的强化提示存在恶性进展。MR波谱(MRS)表现为胆碱化合物(Cho)峰增高、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减低,OD缺乏脂质(Lip)峰/乳酸(Lac)峰,有助于与AO鉴别,2-羟基戊二酸(2-Hydroxyglutarate,2HG)MRS有助于识别IDH突变状态。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

文档评论(0)

丹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