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专家共识.docx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专家共识.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防治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但目前缺乏统一的共识,影响学科发展和规范临床服务,为此由来自放射、骨科、内分泌、影像技术和核医学专业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在充分复习国际指南、共识、文献以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针对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和骨密度检查技术、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规范化发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减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我国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年龄标准化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6.46%和29.13%,目前我国现有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超过1000万,女性超过4000万。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临床后果,好发于脊柱、髋部和腕部等,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造成严重的社会医疗负担,威胁人民健康。

X线平片、CT、MRI和核医学等影像检查结果以及DXA、定量CT(quantitativecomputedtomography,QCT)等骨密度测量结果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风险预测和疗效评价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各医疗机构中骨密度测量设备分散在不同的科室,缺乏系统的检查规范和诊断专家共识,影响学术发展和患者就诊体验。为规范骨质疏松症影像检查和骨密度测量,提高我国骨质疏松症影像学(骨密度)诊断水平,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肌骨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骨密度学组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最新进展和多学科指南,并结合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结果、专家意见,以及我国医疗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并采纳多数专家意见,制定了《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专家共识》,旨在为放射科及临床医务人员规范开展骨质疏松症诊疗提供指导依据。

一、骨质疏松症定义及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质量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本专家共识主要适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骨丢失本身没有症状[9],发生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身高降低、驼背、活动受限及呼吸系统受累等。

由于骨质疏松早期无症状,因此更加需要对个体的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高低进行分层管理。目前已有多种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有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OsteoporosisFoundation,IOF)提出的“一分钟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以及骨折风险评价工具,如骨折风险评价(fractureriskassessment,FRAX),后者综合考虑了骨密度、年龄、身高、体重和骨质疏松危险因子等参数,可直接登录其网站自行评估。另外,骨折风险评价方法需要参考人群骨折的发病率,而我国人群的骨折发病率尚不明确,所以该评估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有很多限制,还需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标准。

三、骨质疏松症诊断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原则是将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提示骨质疏松且合并有临床表现,才能称为骨质疏松症。其中,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具有重要价值。一旦影像学检查(平片、CT、MRI和骨扫描)确诊脆性骨折,无论骨密度结果是否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即可诊断骨质疏松。而在发生脆性骨折之前,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依据是骨密度测量结果。

骨质疏松症诊断需鉴别原发性、继发性或特发性骨质疏松,参考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判断。实验室生化指标可以反映人体骨形成和骨吸收情况,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以及早期评价对治疗的反应;但生化指标本身不能单独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

四、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

1.X线平片:X线平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骨质疏松在X线平片上可以表现为骨小梁

文档评论(0)

丹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