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pdf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

总复习

南昌市2022届高三摸底测试卷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

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时代美好生活离不开充盈的文化滋养和审美支撑,中华美学独

有的意境与韵味,既体现于文艺作品中,也融注在造物设计里,它是

华夏祖先以独特的生命感知和哲学理念进行文化创造的结晶,至今散

发着无穷魅力与蓬勃生命力,成为我们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深厚滋

养。

中国古典诗词、水墨山水绘画以含蓄内敛为主要特征,善于摹写

内在神韵的微妙玄奥,体现了老子哲学中“为腹不为目”的精神内蕴。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

转入此中来”,把桃花芳菲的时空转换产生的生命感知作为诗歌意境

营造的重心,淡去了自然界季节的更替流转,而将笔墨指向内在心灵

生命感悟。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

家在“师法自然”中主体生命对造化之物的感受与体悟作用,使艺术

在主客体融合中达到心灵层面的圆融自足。中国山水画构筑的艺术世

界里,贯穿着道禅哲学“既雕且琢,复归于朴”的艺术理念,使得简

括空灵、大巧若拙、虚实相生成为中国艺术最具标志性的美学旨趣,

其中包含着独特的审美智慧与创造手法,可为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提

供丰富的美学滋养。

古代艺术家对意境营造特别推崇,这不仅体现在诗文绘画等艺文

创作中,而且延伸到造物文化领域。园林、家具、盆景、建筑、日常

器物的功能属性常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人们更注重器物所承载的礼仪、

情感乃至伦理内涵。强调造型的简约与洗练,使器用之物蕴含丰厚的

美学内涵、人文意趣。所谓“器以载道,物以传情”,正表达了中华

造物文化特有的美学趣味。中华传统造物文化具有鲜明的心物相照、

巧法造化、顺乎自然的美学特征,尊崇“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熔铸

着法天象地、“空故纳万境”的造物智慧。古典园林与建筑在空间布

局、意趣营造上追求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构建法则,将建筑与自然浑融

一体,追求“流水淡然去,孤舟随意还”的天然意趣,造就出一个充

满生命灵动趣味的世界。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如何赓续传统文脉、实

现时空转场,成为重要时代命题。文脉赓续应从具体艺术作品中感悟

内在精神,阐扬新意,寻求当代表现方式。“千年石上苔痕裂,落日

溪回树影深”的寂静空灵、“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的

超以象外、“消受白莲花世界,风来四面卧当中”的活色生香等,不

仅能够在现代诗歌、小说中获得延续,而且可以在影视、动漫短视频

等视觉艺术中发扬光大。《清明上河图》的数码动画呈现,实现静态

意境的动态映现;京剧表演的动画呈现,突破了舞台空间局限,推动

国粹的线上传播;在舞蹈综艺《舞蹈风暴》中,李响在古典舞中融入

现代舞元素,将古典舞的意境演绎得魅力四射,刷新了人们对古典舞

的认知。

古典审美与造物的现代转场才刚刚起步,肇创之初难免步履维艰。

在材料技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我们对传统美学的创新转化,

既要有文化自觉,不断涵泳传统经典,还要有科技自觉和当代视野。

(摘编自管宁《古典审美邂逅现代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并非单纯描绘山寺桃花盛开的景象,

而是着重抒写了由时空转换而生的生命感悟。

B.张文通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强调艺术家对自然的

体悟,更追求由主客体融合而达成的心灵自足。

C.道禅哲学“既雕且琢,复归于朴”的理念,主张摒弃雕琢修饰

的细节,最终成就了返璞归真的艺术旨趣。

D.无论“孤舟随意还”的天然,还是“落日溪回树影深”的空寂,

都体现了某种艺术品格,可以赓续发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即指明中华美学的历史价值及其对于当今文化创造

和美好生活的意义,确立了高屋建瓴的视角。

B.综观全文,文中兼用了并列式和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前者主要

用于“析古”,后者则主要体现在“论今”。

C.文章在论证中对造化与心灵、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