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滨海地理研学实践及其认知冲突-.docxVIP

珠江口滨海地理研学实践及其认知冲突-.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珠江口滨海地理研学实践及其认知冲突

摘要:文章以“珠江口滨海地理研学〞活动为背景,概述其研学实践活动的策划、前期准备、考察线路及研学内容设计与实施过程,并对研学过程中有关地理事象及过程的认知冲突进行深入探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珠江口;地理教师;研学旅行;认知冲突

2021年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1年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目前,为落实新课标,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地理教学的新热点和趋势【1】。为响应新课标加强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号召,2021年1月19~22日,100多名教师在实地考察中感受了舢板洲灯塔厚重的历史文化,体验了珠江口大、小虎岛的独特自然风光,同时对沿途的地理事象展开探究,发现并解决实践问题,共同探讨在珠江口滨海地区该如何挖掘研学素材、设计研学活动【2】。教师参加这类研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积累教学素材,促进研学旅行资源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一、珠江口滨海地理研学策划

此次地理研学活动是由温小浩教授组织,以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参与对象的一次大型研学活动。策划团队精选珠江口滨海地区最贴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研学地点,精心设计路线,借助旅游大巴、快艇等交通工具,平安、高效地完成了此次研学活动。参与的教师在温教授带着下仔细考察地理事象,积极探讨研学课程设计、路线安排、内容设计等,形成了浓厚的研学气氛。

二、珠江口滨海地理研学实践

研学实践不是随心所欲的游玩,它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地理知识,在真实地理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活动体系,所以出发前需要提前了解研学旅行目的地,才能为具体的研学活动奠定知识根底。

〔1〕知识根底准备。笔者查找了与“珠江口、舢板洲、大虎岛、小虎岛、虎门大桥〞等研学目的地相关的知识、旅游攻略和纪录片,了解目的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特点,梳理可能与地理必修知识相关的研学内容,提前做好可操作性强的研学清单。在笔者的研学清单中,虎门大桥的研学重点内容为东莞和广州之间“公路、铁路和水运三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舢板洲研学重点内容为三大类岩石的判别;大虎岛研学重点内容为人地协调的认知和地貌判别。

〔2〕关注APP获取相关信息。市面上有大量APP可以为旅行提供便利,例如,“马蜂窝〞可以提供详细的旅行攻略;“去哪儿网〞可以提供便捷的酒店预订效劳;“天气小助手〞可以查询当地连续15天的天气情况,有利于提前准备衣物、防晒物品和雨雪用具等;“百度地图〞可以用于指示方向、确定方位和导航路线,特别是卫星地图模式可以清晰地显示珠江口主航道的水深、淤泥和海底地形等情况;“花伴侣〞仅通过照片就能区分植物。

〔1〕考察线路。此次研学的地点主要分布在虎门水道上,从东莞虎门轮渡码头搭乘轮渡出发,到达广州南沙港,换乘快艇依次登大虎岛、小虎岛和舢板洲进行野外考察,最后上岸换乘大巴经虎门大桥返回东莞虎门,路线顺序为“A-B-C-D-E-F-G〞〔图1〕。

〔2〕研学内容。此次野外考察由温小浩教授带队并作引导讲解,研学内容涵盖大学和中学地理,为更好地效劳中学地理教学,特结合参与此次研学的中学地理教师们讨论的研学方案,将此次研学内容梳理如下〔表1~表3〕。

三、珠江口滨海地理研学中的认知冲突

珠江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每年入海水量3260亿立方米,河网密布,在珠江三角洲由8大口门注入南海,此次研学的地点主要分布在虎门水道。

此次研学路线经过河段的水是淡水还是咸水的问题,教师们争论剧烈。假设为淡水,结合实地和“百度地图〞APP的卫星图〔图2〕,此河段的水夹杂泥沙呈淡黄色,而不是海水的蓝色。并且根据虎门的口门断面,此次研学地点均位于断面内,即位于珠江与南海的分界线的珠江一侧,理应为淡水。但是取舢板洲、大虎岛、小虎岛附近水域的水样回实验室测盐度发现,舢板洲盐度为27.383‰,大虎岛为24.157‰,小虎岛为19.198‰,符合海水含盐浓度标准〔16‰~47‰〕,皆为咸水。

教师们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河段出现咸潮现象,海水倒灌,导致理应为淡水的河段皆为咸水。珠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造成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在一年内有明显的洪枯变化。本次研学定在冬季,正值枯水期,再加上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大,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所以就发生了咸潮。除此之外,笔者结合研学路线上的自然地理事物,将证据用思维导图梳理〔图3〕。

在研学路线中均发现有红树林分布,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地貌上,每个小岛都分布有规模不一的海蝕洞、海蚀平台等典型海蚀地貌,有些依然在接受海水侵蚀继续发育。珠江口可观察到明显的潮汐现象,属于不规

文档评论(0)

idow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