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辩证治疗.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胃炎的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32-02

慢性胃炎是胃乳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目前对其命名和分类尚缺乏统一认识,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萎缩性胃炎又分为A型(胃体病变)和B型(胃窦病变)。至于疣状胃炎等特殊类型也属慢性胃炎的范畴。

慢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觉上腹部饱胀或疼痛、暧气、泛酸等,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胃部似有物堵塞感,但按之虚软。本病发病率极高,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无法精确统计,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90%以上。且其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升高的趋势。

1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脾胃虚弱等有关。

1.1饮食因素

饮食不节、烈酒、辛辣之品等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滞气机,或郁久化热、热伤胃膜,气机不畅,胃失和降致痞满、疼痛。

1.2情志因素

恼怒伤肝、肝木横逆、胃气受扰,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气机不畅,胃失和降,乃作胃痞、胃痛。

1.3感受邪气

饮食不节,邪(主要是湿邪、热邪)随口入,侵犯脾胃,运化失职,纳降受碍,气机不畅,胃失和降致痞满、疼痛。

1.4脾胃虚弱

脾胃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或年高体衰,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无以运转气机、水湿,致气滞、湿阻、血瘀,胃失和降,故作痞满、疼痛。

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病变初起以湿热阻滞、气郁不畅为主,久则脾胃气阴受损,或脾气虚弱或胃阴损伤,进一步发展可因气不行血,或阴不荣络致胃络血瘀,可见吐血、黑便,亦可产生积聚等变证。

2临床表现

2.1症状

慢性胃炎无典型与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与病变炎症的程度也会不相一致,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其次为食欲下降、暧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用抗酸剂解痉剂不能缓解。有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出血而排黑便,长期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则有贫血症状。此外,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其临床表现各有侧重。

2.1.1慢性浅表性胃炎尤以胃窦部炎症为主者,大多表现为上腹部胀痛、隐痛、钝痛或灼痛,疼痛多数在餐后出现,因情绪波动、劳累过度、气候变化及饮食不慎等因素而加重。上腹痛增剧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等胃肠道激惹症状。也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溃疡病样症状、胃癌样症状、幽门梗阻样症状,亦可合并出血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2.1.2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终日觉胃部饱胀而与是否进食关系不大,胃口不好,食量减少,对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食物很难消化,且容易引起腹泻,大便内常有未消化的脂肪粒、肌纤维与菜渣等。多伴有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体倦、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

2.1.3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疮样胃炎、息肉样胃炎等。多数病人觉上腹部疼痛,其性质与溃疡病相似,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全身乏力等症状,亦可合并出血。

2.2体征

慢性胃炎病人一般无明显体征,仅在发作期上腹部可有弥漫性压痛,轻重不一,萎缩性胃炎伴有贫血者,可见面唇、齿龈、球结膜与指甲苍白:胃体胃炎仕型萎缩性胃炎)可见急性舌炎,即“鲜牛肉样舌”,或呈镜面舌。

2.3常见并发症

慢性胃体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在有典型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炎、舌体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感觉异常,特别是双足。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因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导致癌变。

3治疗

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尚不满意,应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治疗应包括中医的辨证治疗、中医的特色治疗和西医药的治疗等。

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是胃膜受伤,胃气失和,故治疗应以行气和胃护膜为主,结合辨证施治,或清热、或祛湿、或活血、或健脾益气、或养阴益胃。

3.1肝胃不和

证候特点:胃脘胀痛,或连及两胁,暧气频作,嘈杂泛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疏肝理气可用柴胡、枳壳、白芍、甘草,消胀止痛可用郁金、佛手、延胡索,理气和胃可用香附、苏梗,和酸止痛可用海螵蛸、浙贝母。

基本处方:柴胡12g,枳壳15g,白芍15g,郁金15g,佛手15g,香附12g,苏梗12g,海螵蛸15g,延胡索15g,甘草6甘。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胃胀气甚,加木香12g(后下),砂仁8g(后下)以加强理气和胃;嘈杂、泛酸甚,加黄连10g,吴茱萸3g以辛开苦降;食滞纳呆、大便不畅,加厚朴15g,槟榔12g以行气消滞;口干舌红为气郁化热,加黄苓15g,栀子10g以清泄郁热。

3.2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