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名师授课教学设计:《古代印度》 (1).docxVIP

深圳名师授课教学设计:《古代印度》 (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课题:第3课古代印度

授课人: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园丁学校唐瑾

审核人: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凯

一、教学分析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是九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的第三课,前两课分别学习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因为是单元的最后一课,可以对亚非文明进行对比总结,打通整个单元,从“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多元性)”角度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教材子目:“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材将孔雀王朝置于第一子目,并没有按照时序编写,教学时需进行重新整合。理顺三个子目的逻辑关系,认识古代印度文明的独特性,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设计框架如下:

一、文明源头有共性: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核心文化显个性: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文化传播世界性: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第一子目“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城市遗址体现了文明起源的共同要素。

第二子目“森严的种姓制度”是印度文明的核心和特色,体现了文明的独特性、多元性。

第三子目“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的产生是为了反对种姓制度,承接了上一子目。而佛教文化广泛传播,是古印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本课分别从“文明的共性”“古印度文明的独特性”“古印度文明的世界性影响”三个角度来理解古印度,理解人类文明。

二、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

(1)通过探寻文明产生的共同要素,认识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通过对比佛教和婆罗门教教义,认识佛教诞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农耕文明不断发展(反对杀生)和社会阶层变动(刹帝利和吠舍上层)

2.时空观念:

(1)在总结环节通过绘制时间轴,结合重要地图,建构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通过分析亚非文明产生的时间和地域,认识大河文明的时空共性

3.史料实证:

通过对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出土文物的分析,了解文明产生的共同要素,认识考古遗址是了解早期文明的重要依据。

4.历史解释:

(1)通过观察多幅地图,解释古代印度独特的地理条件(既相对独立,又留有开伯尔山口)如何影响其独特的文明样态;

(2)通过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引导学生从“文明的共性”“古印度文明的独特性”“古印度文明的世界性影响”三个角度来认识古印度,理解人类文明的统一性与多元性。

5.家国情怀:

(1)通过对古印度文明特色的探究,认识文明的多元性,使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

(2)通过分析种姓制度对今天印度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从社会流动、人民凝聚、国家统一等角度反思印度多舛的命运,激发爱国情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种姓制度:内容、特点、影响

(2)佛教的产生和发展:时间、创立者、主要教义、传播

2.难点

(1)种姓制度为何能影响印度数千年直至今天

(2)从佛教和婆罗门教教义的对比中,理解佛教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质

(3)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理解古印度文明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提起印度,你会想到什么?(出示图片作为参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今天印度的种种“奇葩”现象能从其历史中找寻答案,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2.正课讲授

教学框架

师生互动、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文明源头有共性: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的地理环境

优渥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诞生

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2.出示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早期文明遗址图片,介绍城市规划、印章文字、公共建筑、下水道等成就

通过学习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对比古埃及、两河流域的成就,发现早期文明的共性,培养史料实证和关联概括能力

3.探究:文明的共性(统一性)

出示亚非文明地图和成就图片

教师提问:你找到文明的共同要素了吗?——早期奴隶制社会、阶级统治、城市、王权、文字,这些都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二、核心文化显个性:森严的种姓制度

1.探究:文明的独特性(多元性)

各个文明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孕育的,特殊的地理条件的很大程度影响着文明的样态,古印度文明会有哪些独特性呢?

——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之间有一个叫做开伯尔的山口,成为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重要通道。开伯尔山口的存在,揭开了印度长达几千年的被侵略史。

认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感悟文明多元性特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

2.雅利安人的入侵和种姓制度的形成

教师提问:对入侵者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找到一套行之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