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模块7 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pptx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模块7 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是人们围绕思想、情感、态度和信息进行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人际交往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还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慢慢认识自己。因此,人际交往对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自我发展都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在校中职生,你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吗?要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完成《学生人际关系测试量表》来实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挑选那些十全十美的,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

——[法]罗曼·罗兰

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忧。

——[美]爱迪生;1.了解人际交往;取绰号

(1)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8~10人。

(2)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圈,每人给自己右边的同学取一个绰号,取好后必须说“我给××同学取的绰号是××”,然后面向那位同学喊出三遍该绰号。

(3)喊完之后,将加诸他人身上的绰号收回己用,并请旁边的同学同样地对你喊出三遍该绰号。

(4)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给他人取绰号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绰号收回放在自己身上时,你有什么感觉?

给同学取绰号可能会对相互间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上述关于中职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你的实际情况相符吗?

你如何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二、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二、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二、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1)根据教师设计的一条通往教室门口的路线(路线中包含由课桌、椅子等构成的障碍),以及教师准备的若干眼罩。

(2)请每位同学都戴上眼罩扮演一次“盲人”,尝试独自一人避开障碍到达目的地。结束后请同学们自行分组,每组2人,一个人扮演“盲人”,另一人则扮演帮助“盲人”的“导盲棍”,由“导盲???”协助“盲人”走完这条充满障碍的路线,然后两个人角色互换再走一遍。

(3)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自己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2.维护人际关系;写出你的视角

在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一起上课、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创建温馨教室……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教育者、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多种角色。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与教师交往的情景,想一想教师在这些场景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将相关内容填写在教材中的表7-1中。;一、结交知心同伴;二、拉近师生距离;蒋天枢:师道的重量

蒋天枢(1903—1988),字秉南,江苏丰县人,文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曾师从陈寅恪学习文史。

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自己全部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全权托付给了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在陈寅恪托付毕生著作的那几日见面中,一天,蒋天枢如约上门,恰好陈夫人不在,没有人招呼他。陈寅恪已经目盲,忘记了让蒋天枢坐下,径直开始谈话,结果蒋天枢就一直毕恭毕敬地站在老师床边听着,几个小时都没有坐下。那年,蒋天枢已年过花甲。

晚年,蒋天枢放弃了自己学术成果的整理,全力校订编辑陈寅恪遗稿。

在其全力支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开始正式出版《陈寅恪文集》。当时出版社给了蒋天枢3000元整理费,但他一分钱也没收,全部退还。他说:“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到了20世纪90年代,陈寅恪突然“走红”,很多人自称是陈寅恪的弟子,蒋天枢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借陈寅恪来扬名。

蒋天枢这样对待老师的方式,可能不被有些人理解,但其背后传递出的却是对老师的尊重和敬重。;主动接近教师;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不可避免地要和教师交往。

作为学生,请你具体描述一下你心目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三、构建亲密家庭;(1)请同学们分别写下父亲、母亲与自己的3个优点和3个缺点。

(2)请同学们写出面对冲突时,父亲、母亲与自己各自典型的反应方式,如据理力争、回避问题并悄然转换话题、激烈地指责对方、以自我否定激发对方的愧疚或心疼等。

(3)请同学们试着写出你对家庭整体或者具体成员的期待。

通过这个小活动,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继承了父母的一些特点,又是如何超越他们的影响并有了新的发展;又或许可以看到我们和父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