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案例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一、案例描述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5米,高是

1.5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这题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关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内容。此例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计算中学会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另有一定的拓展。

1、案例研究的起因

对这个案例研究的起因是我看了一份有这样习题的试卷后引起的兴趣。在课堂上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后,在讲解其应用时,以小黑板出示这道题,再由学生讨论研究,最后解决出问题。

2、课堂教学基本过程

上课之时,我在讲台上放了重量不等的用塑料袋装好的泥沙、报纸等。在公式推导出来之后,由各个学习小组上台领取了编了袋号的泥沙和报纸(报纸是垫泥沙用的

上课之时,我在讲台上放了重量不等的用塑料袋装好的泥沙、报纸等。在公式

推导出来之后,由各个学习小组上台领取了编了袋号的泥沙和报纸(报纸是垫

泥沙用的),当每个小组领取到了各自的沙包时,同时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都想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于是我在他们疑惑之时,提出了

都想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于是我在他们疑惑之时,提出了“你可以把这些泥沙

堆成我们已学过的哪种形体?

堆成我们已学过的哪种形体?”“如何计算这些形体的体积?”“如何计算这些形

体的重量?

体的重量?”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亲自操作的愿望。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

程。然后引出圆锥形小麦堆的计算。

程。然后引出圆锥形小麦堆的计算。

二、案例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例题

.

1、已知条件给了近似于圆锥形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有了这两个条件我们算出麦堆的什么?(由于这堆小麦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出体积)

2、题上又给了“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个条件,说明什么?(说明小

麦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

3、如何利用“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个条件来算出圆锥的小麦堆的质量(麦堆的体积乘以735千克)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练习本上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案例分析、反思

对案例的分析、反思并不是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希望为教师提供多方面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引发进一步的讨论,为促进教师合理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看到的是教学服从于教材,教材怎么编写,教师就怎么上课,常常只为获得结论而设计教学过程,忽视了结论被发现和认识的过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而本案例,我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设计了一“泥沙”代替“小麦”而进行教学的方法,材料易取且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和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自己通过实验操作获得知识更易理解更加牢固。

.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