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出台,我们应关心的那些事.doc

民法典出台,我们应关心的那些事.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法典出台,我们应关心的那些事

?

五年磨一剑,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在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下即将问世。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法律人,能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深感幸运、无比激动。此次即将颁布的民法典对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作出了回应,可谓亮点纷呈。本次我们选取了四个广受热议的民法典热点话题,来谈谈民法典怎样给你我的生活带来变化和影响。?

“个人隐私”安全级别提升

???????出台背景

???????隐私权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我们的日记被妈妈看到了,我们会很生气地说“这是我的隐私权”。这也许就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维护自己隐私权的情景。随着我们逐渐步入社会,对隐私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无人机拍摄、卫星定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保护隐私权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隐私权这样一个与生俱来的、就连小孩子都能挂在嘴边的权利,真正明文写入我国法律,却是在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距今只有短短十年时间。即便如此,“隐私权”这三个字在该法通篇也仅出现了一次,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规定和阐述。再看2009年修正的《民法通则》,全篇未提到“隐私权”一词。可见,我国的法律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是严重缺位的。在法学界的一再呼吁之下,本次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其中在“人格权”编中,又单独用了一个章节、八个条文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做了规定。这一规定可谓是极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

???????新增规定

???????民法典第四编第六章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作了空前详细的规定。

???????

???????第一,本章规定了隐私权所享有的主体是自然人。在这里解释一下,企业的隐私,在法律规定上可以对应为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商誉等,但是隐私权只有自然人才享有,企业是没有隐私权的。

???????

???????第二,本章明确了隐私权的范围。这一章节用了两个条文,分别从正、反两面界定了隐私权的内涵。从正向来说,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一切刺探、侵扰、泄露和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都是侵权;从反向来说,又列出了侵犯隐私权的具体的禁止行为。从规定可以看出,本次民法典对隐私权的定义是相当广泛的。举例来说,在我国法律没有对隐私权进行规定之前,根据传统法学观念,我们认为公开场合的私密行为不属于个人隐私,娱乐明星被“狗仔队”偷拍,只要是在公共场所下,就不应认定为侵犯隐私权。但是民法典出台之后,狗仔再想偷拍已婚女星与小鲜肉“一指弹”、人气少年偶像在饭店抽烟等,可能会因侵扰他人私人生活的安宁而涉及侵权的问题。除此之外,人们深恶痛绝的电信骚扰、垃圾邮件等也在明文禁止之列。还有我们所关注的一些热搜话题,“迪士尼公园搜包事件”“大衣哥朱之文被村民抖音直播刷赏金事件”等等,也将有法可依。在这里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法律的连续性,我们在火车站、机场的大屏幕上常常看到一些“老赖”的照片和身份信息,那在民法典颁布后这些做法还合法吗?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基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合法行为,为了避免法律之间的冲突,民法典对此也进行了特别规定,以保证公民隐私权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三,本章初步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被收集、买卖、交换、分析。我们每个人的购物、出行、外卖、住宿、观看视频等皆在网上留有足迹,如果对这些信息稍加整合,就会形成一个人的数字人生或数字人格,这无异于是在裸奔。但是如果每个人都牢牢地死守着这些个人信息,也会影响自己和社会的效率。如何平衡权利保护与数据流通之间的关系呢?民法典使用了“个人信息保护”而不是“个人信息权”的表述,这样既强调了对信息利益主体的保护,又可以避免过度保护妨碍到数据共享以及大数据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民法典用了五个条文初步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一是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二是确立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条件;三是规定了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使规则,包括查询、查阅、抄录、复制、请求更正与删除等权利;四是规定了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违法阻却事由,有效地协调了各类信息保护与维护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五是规定了信息完整权以及信息共享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这五条规定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建立了原则、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未来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

???????

???????第四,本章特别提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负有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义务。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一问题暴露得比较多,包括私闯民宅扇耳光、游街示众、绑电线杆、公开疑似或确诊病例电话住址等事件一度频

文档评论(0)

191****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