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全国公开课一等奖.ppt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全国公开课一等奖.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影响〖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内容回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影响条件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③阶级条件:无产阶力量的壮大④理论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⑤个人因素: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材料史料阅读: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卷列宁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新课展述:一、列宁主义的形成二、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条件1.经济基础: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已有一定发展。2.政治基础:一战使俄社会矛盾尖锐3.外部原因:一战为俄革命提供好的国际环境4.组织基础:有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5.群众基础:有广大贫苦农民作为同盟者,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6.思想基础:有先进的马列思想作指导前提:二月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结果:两个政权并立: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四月提纲》背景:临时政府继续战争,不能满足民众要求内容:夺权,社会主义革命,土改,退战①指明方向——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②提出方式——和平过渡意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社会主义革命)背景:七月流血事件;十月决议:武装起义方针经过: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起义开始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列宁指挥起义工兵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进程:1.建立标志: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2.革命措施:政治上: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农代表苏维埃,成立人民委员会。最高权力机关: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经济上颁布《土地法令》;外交上《和平法令》,退出一战3.政权的发展:1918年苏维埃政体初步建立1918年苏俄(国名)1922年苏联4.十月革命的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国家政权。5.意义:对俄国:对世界:对人类:第一次胜利的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向被压迫民族展示了一条新的解放道路,极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电影海报《列宁在1918》列宁:苏维埃俄国被敌人包围了,反革命的暴动象火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那端……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捷克斯洛伐克俘虏的叛乱……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源被切断了。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内容3、作用与评价损害农民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利于生产的发展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为赢得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2、开始时间、标志及内容:1921年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国有为主,私有并存恢复自由贸易取消实物配给制部门农业工业流通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两个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余粮收集制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战”是用强制性的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新”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斯大林的实践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主要表现1、“斯大林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