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AnimalBiology课程编号0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核心课□跨学科基础课□通识教育拓展课

√□专业教育核心课□学科专业拓展课□方向特色课(双百、卓越班课程)

总学时48讲授学时48实验学时

总学分3开课学院水产学院开课系(室)海洋生物系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大一的学生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审核人审批人

修订时间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跨学科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态

习性、系统分类和进化发展的科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动物门及主要纲的特征和重要代表动物的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

地理分布知识和动物的生态习性;动物与人类经济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阐明动物的分类方法;国内外

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为《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态

学》、《水生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等今后学习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概述

(1)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使学生系统掌握各动物门(或主要纲)的特征和重要代表动物

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

(2)理解动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理解动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3)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或纲)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知识和动物的

生态习性;了解动物与人类经济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4)通过教师引导,具备自主检索、阅读文献资料,扩展学习的能力。

2.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教学目标对应培养标准/毕业要求指标点

教学目标(1)、(2)、(3)毕业要求5:生物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4)毕业要求8: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学及其分科;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动物学发展简史。

(2)理解:生物的分界、惠特克五界系统、我国五大寄生虫病、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分类依据等。

(3)掌握:“物种”、“双名法”、“三名法”、“自然分类系统”、分类等级、动物的分门。

76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

【教学内容】

1.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生物的分界、惠特克的五界系统

1.2动物学及其分科

动物学分科(与专业课有关的分科专门点出)

1.3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原虫、黑热病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

1.4动物学发展简史

1.4.1西方动物学的发展

1.4.2我国动物学的发展

1.5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1.5.1描述法

1.5.2比较法

1.5.3实验法

动物分类的知识

1.6.1分类依据(自然分类系统)

1.6.2分类等级

1.6.3物种的概念

1.6.4动物的命名

双名法、三名法

1.6.5动物的分门

【教学策略与方法】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兼有课堂讨论及课堂提问。

(2)教学策略: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运用网络

教学,指导学生了解与本门课程教学相关的主要网站。

【课外学习指导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或作业

(1)无方.分类学之父——林耐[J].生物进化,2007,(2).

(2)张薇薇.全球动物物种分类的改变[J].世界科学,2006,(5).

(3)李健亚.大熊猫是熊还是猫[J].科学大观园,2008,(7).

2.作业要求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