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式知识点总结.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都是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判断,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正好相反,一般是不用判断词“是”的。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语往往可以省略。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主要有七种:

(1)?????第一种形式:主语+者+谓语+也

如: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贵天)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二种形式:主语+谓语+也

如:此好事者之言也??(方子振学弈)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之学美其身)

太子,君嗣也?(立木取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第三种形式:主语+者+谓;

(4)第四种形式:主语+谓语(即:名词+名词)

(5)第五种形式: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6)第六种形式: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陈述古密直(陈述古祠钟)

(7)第七种形式: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规律: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二)?省略句

古汉语省略句指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汉语中省略句是很常见的语法现象.

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古代汉语省略句的形式主要有五种:

(1)?????第一种形式:主语省略

规律:省略动作的施行者“某人”或“某物”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捕蛇者说)

(2)第二种形式:谓语省略

规律:古汉语对话中,“曰”字前的主语和句中的谓语常省略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三种形式:宾语省略

规律:“以”,“为”,“使”等介词后的宾语往往省略,宾语常是人称代词“之”

?????如: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言之矣——吾无以为质之人也,吾无与言之人矣(运斤成风)

(4)?????第四种形式:介词省略

规律:介词是“于”,“以”的常省略

如:视此省哉——视此以省哉(盲苦)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史记项羽本纪)

(5)?????第五种形式:定语中心词省略

定语代替名词做中心词的偏正短语。被定语修饰限制的名词省略后,在中心词的位置上补上适当的名词或代词。

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三)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古汉语中,借助一定的表示被动的词而造成的句法叫被动表示法。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如: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苏秦引锥刺股)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

(四)倒装句

倒装句的形式繁多,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就是将谓语提到主语前。古汉语中的主谓倒装多出现于感叹句和疑问句中。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表示强调,二是为了使声韵和谐,后者多出现于古诗中。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1)?????否定句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

文档评论(0)

139****2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