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校级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山东省日照市校级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2023.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2年12月方勇教授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刊发《六论新子学》,认为唯有平置“孔老”而非先“孔”后

“老”,诸子学才能展现出自身真正的内在脉络,自此,学界围绕“孔老先后”问题多有讨论。“孔

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孔老或儒道的地位问题。这的确是

中国古代学术界和哲学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这个问题只是中国古代不同

学术流派之间争夺思想“正统”地位的结果。所以严格地讲,当今中国学术界和哲学思想界并不存在一

个“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的问题,甚至也没有什么“孔老平置”的问题,当今只有一个如何以科

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孔老”或儒道的问题。

首先,客观地讲,“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不是中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现

实问题,而只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历史问题。孔子、

老子作为历史人物,他们的出生年代和他们的学术著作与活动当然有先有后,有一定的历史时空,但所

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所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此。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

或“平置”的问题,其关注的焦点其实只是孔老二者或儒道两家的社会地位、学术文化影响和重要性问题,

反映的是持论者不同的思想立场和态度。持儒家立场和观点者,他们认为孔子的思想文化地位优于老子和

道家;持道家立场和观点者则认为,道家(“史官”)为诸子之所从出,“鬻(子)惟文友,李(老)实孔师”

(《文心雕龙·诸子》),老子的地位和重要性无疑优于孔子。当然,也有少数人采取了一种比较折中调和

的看法,认为儒道或孔老二者皆既“有所长”,亦“有所短”,是互绌互补的关系,应该平等对待,“平

置”二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孔老之争”的确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真实问题,但当中国社会随着世界史进入到

现代史以后,学术界对包括孔、老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历史研究”,都已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围。

因此,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它

已成为一个并没有实在意义的问题,再在历史学科之外讨论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

的问题,还会有抱残守缺、违背学术史发展趋势之嫌。

我们之所以说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只是个历史问题,从现实性上来说它不

再是一个“真问题”,是因为在中国学术史上,这个问题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变从来都是随着具体的历

史语境而发展变化的。当中国的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以后,中国的学术界出现了百家学说蜂起争鸣的局面,

儒、墨互“显”,孔、老并称。但当时的学术界尚只有“百家”之称,而无“诸子”概念,更不用说就

儒道、孔老争先后和优劣了。到西汉初期,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仍只称“百家”,汉文帝、汉景帝及

大批朝臣则皆“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史记·外戚列传》),似已有“孔老先后”或“孔老优

劣”问题,但却与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后的形势正好相反。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之后,由于儒家的“独尊”地位,“儒先道后”“孔优老劣”遂成为中国古代学术中

的官方基调。魏晋之际,玄学盛行,虽或名之曰“新道家”,但“老不及圣”之说仍为学界共识。隋

唐时期国家强盛,思想上较为开放兼容,学术得佛、道二教助力不少,但儒学及孔子的思想地位反而

更加稳固,儒家和孔子学说遂最终凝成为宋代的理学,延续至明清,一直都是牢固的官方。但到近代西

学东渐之后,尽管有持现代新儒家立场的学者仍“尊孔儒”而贬道法诸家,但中国学术整体上已进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