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 课件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背景条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 课件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背景条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远古文化族团分布距今约8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一带以磁山文化、兴隆洼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形成以流行平底筒形罐为特色的北方旱地粟作文化区。在黄河中游及淮河中上游一带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则形成以流行壶、罐、钵为特色的中部粟稻混作文化区。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以彭头山文化、跨湖桥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形成以流行釜、盘、豆为特色的南方水田稻作文化区。一、远古文化族团分布在距今约5500—5000年之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境内各主要古文化区都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势头:辽西一带以牛河梁“坛庙冢”礼仪建筑群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晚期遗存、中原地区以北阳平大型聚落遗址和西坡高级贵族墓地为代表的庙底沟文化遗存、黄河下游以大汶口史前大贵族墓地和五莲丹土古城址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江淮地区以凌家滩遗址群为代表的凌家滩文化、长江下游以良渚遗址群为代表的良渚文化等,都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强势文化,分别从不同侧面显现出文明初始的曙光。二、华夏与四夷的分立与重新组合如果说,《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五帝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多支远古祖先通过战争、迁徙、融合等多种形式实行重新组合的一个重要阶段的话,那么在距今4000—2000年前的夏商周三代之际,中国历史则进入到了华夏与诸夷出现分野,并通过各种形式相互作用、重新整合的另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华夏与诸夷的分立及其相互斗争、相互融合,最终奠定了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二、华夏与四夷的分立与重新组合来源于东夷的商人和“西土”周人继夏之后入主中原所建立的商、周王朝,不仅相继成为“中国”,同时还继承了夏朝以来的文化,故西周时期,接受西周分封的各个诸侯国及其所辖人口,便得名为“诸华”,或称“诸夏”,合称则为“华夏”。西周分封区域以外的地带,则称为“四土”或“四方”,所居之民,泛称为“四夷”。当夏之时,我国境内南北各地分布的许多文化族团,都同时经历了由氏族向国家的历史转变。由于夏人建立的国家地望居中,故称中国,又由于夏人所居之地的土著居民早在仰韶文化以来,便普遍流行以玫瑰花图案为族团标志,因此被称为华人。二、华夏与四夷的分立与重新组合在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先后进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带的诸夏与诸夷,经过异化而又同化这样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出现了趋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诸夏与夷、蛮、戎、狄经过长期的相互影响和重新整合,终于形成了强大的华夏民族,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二、华夏与四夷的分立与重新组合在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先后进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带的诸夏与诸夷,经过异化而又同化这样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出现了趋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诸夏与夷、蛮、戎、狄经过长期的相互影响和重新整合,终于形成了强大的华夏民族,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西周时期的中国形势示意图三、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秦汉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从而使长城以南的华夏民族实现了统一。与此大体同时,长城以北的匈奴也统一了北方草原诸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南北两个强大政权并存对峙局面。西汉时期的中国形势示意图三、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魏晋以来,中原板荡,周边强族纷纷乘机入主中原,在黄河流域及四川盆地建立起许多区域性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在中原农耕文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这些进入中原的非汉族人口很自然地产生了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意义深远的民族大融合运动。东晋十六国时期周边诸族内迁动态示意图三、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继十六国之后,鲜卑人在中国北方创建了与东晋南朝并峙的北魏王朝。由于北魏帝国以中原传统礼制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基础,加之其大力推行的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汉化政策,最终把此间发生的这场伟大的民族大融合运动推向了高潮,从而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的中国形势图北魏迁洛后开凿的巩义石窟造像中的帝后礼佛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背景条件教学目标本章教学课时设定为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课时,课堂讨论1课时。旨在使学习者进一步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这片特殊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大地的生态资源和地理气候条件,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基础;中国传统的早期农业文化、三代以来南部的农耕文明与北方后起的牧业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而中华国家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

重点难点1、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