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伤寒副伤寒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pdfVIP

中医内科伤寒副伤寒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副伤寒

本病是感染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一般属于中医学“湿温”

病的范畴。多因夏秋季节脾胃功能减弱,湿与热互结肠胃,蕴酿熏蒸而致病;甚则湿热

化燥伤津,出现肠出血等严重症状。

【诊断】

1典型的未经治疗的伤寒具有下列临床特点:

()

1持续发热,午后热甚,起病较缓慢,第1周初起体温呈弛张热型,以后呈梯

型上升,第2周持续在39〜40C左右,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第3周末开始体温逐渐

下降,约1周左右恢复正常。小儿患者,起病较急,热型多不规则。

2)明显中毒症状面色淡黄而垢,表情淡漠,听力减退,胸闷不饥,腹胀,腹泻

或便秘,嗜唾,澹妄,甚至昏迷,舌苔厚腻(小儿患者,中毒症状较轻,常有恶心、呕

吐)。

3)皮疹在发病第2周,胸背部或腹部出现散在性粉红色细小皮疹,压之可退

色,称作“玫瑰疹”(小儿少见高热汗多阶段,颈、项、胸腹部可见“汗疹”,中医称

为“白痞

4)相对缓脉,即体温很高,而脉搏增快不明显。如体温39~40C时,脉搏仅80

〜90次/分。

5)肝脾常有轻度肿大,质软,有压痛(小儿少见)。

2.化验检查:血液白细胞总数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减少或消失。早期血培养伤寒

杆菌阳性,3〜4周后大小便可培养出伤寒杆菌。病程第2周起,血清肥达反应逐渐出现

阳性(未经免疫者,0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逐周复查,效价依

次递增,诊断价值更大。

3.在病程第2〜3周应注意并发症的产生。

()

1肠出血:表现黑便或暗红色便,轻者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重者可出现休克

症状。

2)肠穿孔:右下腹突然剧痛、肌紧张,局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

消失,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脉细数。

3)小儿患者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者少见,常并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4.近年不典型轻症病例增多,持续热型减少,中毒症状减轻,脾脏肿大及玫

瑰疹少见,肝肿大增多,诊断有赖化验检查。

5.本病应与疟疾、粟粒性肺结核、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病毒性感染等相鉴别。

【治疗】

除以下治疗外,必须加强护理,进行床边隔离。患者应予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即使在恢复期,仍须注意饮食控制,少吃多餐,以免发生合并症。

一、辨证论治

由于本病的病理特点为湿热交蒸,因此,治疗原则当以清热化湿为主。但湿和热两

者往往有所偏重,即使在同一患者的病程中,也可由前者逐渐转化为后者,所以必须注意

湿和热的主次及其转化情况,区别湿偏重和热偏重的不同,适当使用清热和化湿的方药;

如化燥伤津,传入营血,则宜清热生津或清营凉血。

1湿偏重身热不甚,上午轻,下午重,或时有轻度恶寒,汗少,中胸闷,恶心,腹

胀,口渴不喜多饮,头痛,身重,苔白腻,脉濡。

治法:清宣解表,化湿和中。

方药举例:蕾朴夏苓汤加减。蕾香IOg,佩兰10g,豆卷15g,厚朴6g,法半夏

10g,IuXC12g,杏仁10g,白蔻仁(后下)3g,赤苓10g。

加减:初起恶寒明显,无汗,去豆卷,加淡豆豉15g,鸡苏散(包煎)12go口黏,

泛恶,或呕吐者,另服玉枢丹0.6〜1g。

6.热偏重发热有汗不解,面色垢滞,脱闷心烦,作恶,或腹胀,口苦而黏,口渴,

小便短赤,胸腹部散布玫瑰疹或白瘩,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举例:王氏连朴饮加减。黄连3g,厚朴5g,炒黄苓10g,半夏10g,淡豆豉IOg,焦

桅子Iog,连翘12g,金银花15g,六一散(包煎)12g,甘露消毒丹(包煎)15go

加减:高热烦躁,澹语,腹胀满,便秘,苔黄垢,加大黄10g,枳实IOgo高热,汗

多,口渴多饮,苔黄,舌红,去厚朴、半夏、淡豆豉,加生石膏30g,知母10g0嗜睡,

神志朦胧,舌苔浊腻,加石葛蒲3g,郁金10g。口渴,舌干质红,唇焦,去淡豆豉、厚朴、

半夏;加鲜石斛15g,鲜芦根(去节)30g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