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三重教育2024-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pdf

山西省三重教育2024-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传统子部学问中极关键的一环,诸子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老》《庄》等道家文本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的深刻诠释往往能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

刘韶军从《论道》看金岳霖对《老子》之“道”的理解,从金氏以“能”为名诠释“道”说

起,言及其论“道”多从“无极”“太极”“理”与“势”入手这一特点,总结出:金氏之说

在论述问题时包罗一切,在方法与术语上中西合璧。《孟子》与儒学也是诸子学接通于整个

中国哲学史的重要一环。刘伟抓住《孟子》中的心灵问题,辨析了其中对身与心、思与虑的

区分,梳理本心之“庸”与心之所发之“斯须”间的关系。

其他诸子也蕴含着哲学思想。匡钊依托《墨子》“城守”诸篇,分析战国时期的“民本”

思想,认为古人所谓“民本”,与赋予平民特定政治法律地位的现代制度并无共同之处。刘

体胜论析墨家“兼爱”并不就是“爱无差等”,崔晓姣围绕“刑名”与“自然”探索黄老政

治哲学的内在理路。徐翔由探究“法”在先秦时与“规矩”“绳墨”的关联,反思法家并不

注重“法”的平等性,而追求以之有效制人。

作为中国哲学的古代思想资源中更具创造力的一面,诸子学的研究为今天中国哲学的发

展提供了乾乾不息的动力。而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传统研究进路之外,为诸子学注入了

源头活水。

(摘编自李元骏《多元视域下的诸子学研究》)

材料二:

读诸子,首先应注意,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大多是对于特定对象的表达;战国中期

以后,有了针对普遍对象的表达,也还有许多篇章的内容是特定性的。

特定性的对象有个别性和类别性两类。个别性的如《论语》,大多是对某个弟子或时人

的教诲,以及弟子相互间交流的记录,各条语录原本是对个别性的对象而言。这也正是原始

语录体的特征。在这类体式中,语录的意义是由语录句义、语录涉及的对象和语录产生的语

境结合起来形成的。阅读这些语录,该落实到语录所及的具体对象或事件中,要知道语录原

本是对特定场境中的对象有意义。例如《论语》中多位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

当然也不是对某个弟子负责任,对另外弟子应付从事,而是李贽说的“有为而发,不过因

病发药,随时处方”。

另外类别性的,是对某一类对象说的。例如《孙子兵法》,前四篇对统帅讲战略性的问

题,中间八篇对将军讲战术性的问题,末篇《用间》对统帅和将军都有意义。所以第四篇《形

篇》讲“无奇胜”,第五篇《势篇》讲“以奇胜”,并没有矛盾。因为《形篇》是对统帅讲的,

统帅需要考虑政治、外交、经济等因素,“奇”即使获“胜”,也没有决定性意义。而《势篇》

是对将军而言的,将军着重考虑具体作战的问题,要求出奇制胜。这样“不敌则避之”(《计

篇》)之类的指示也能合理地解释,因为其只是对统帅讲的战争继续与否的原则;假若是对

将军而言,怎么可能指示他在寡不敌众时可临阵脱逃呢?显然,对统帅说的,对将军可能没

有指导意义。

那些现在看来很抽象的著述,原本也是针对某一类对象的指示。例如《老子》,各章背

后原本潜存着特定类别的对象。顾准先生将之分为四类:一类是“王”或“侯王”,也称为

“圣人”;二类也称做“圣人”,但不能实证为“王”或“侯王”;三类是“士”;四类是漫不

指明的主体。具体怎样分类还要再讨论,但是分清了对象类别的特定性才能读懂各章的本旨

是显然的。例如对“士”讲的人生修养原则和方法,对“侯王”“圣人”没有意义;对“侯

王”讲的政治谋略和手段,对“士”“圣人”也无甚意义。对“士”“侯王”“圣人”说的都

以“道”为根本,但这个“道”的意义各不同——对象的特定性,导致了“道”意义的不确

定性和丰富性。

战国中后期,有开始对普遍对象而言的著作。秦汉之间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淮南

子》,有贯通全书的结构考虑,更明显为一般性的表达,其中若干章节还是对特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